-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2015.11PPT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临床药学科 要静 2015.11 抗菌药物的概况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的具体内容 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 主 要 内 容 抗菌药物定义 主要限于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的抗菌药物,不包括病毒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治疗药物 一、抗 菌 药 物 概 述 1928年 青霉菌。 1935年 百浪多息(磺胺类) 1940年 提纯青霉素,并用于临床。 1940~1950年 链霉素(1944),氯霉素、多粘菌素(1947),金霉素(1948),土霉素(1950),红霉素(1952),卡那霉素(1957),利福霉素(1957) 1959年 分离提纯出青霉素母核6-氨基青霉烷酸。 1960~1970年 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竹桃霉素、螺旋霉素、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及林可霉素等问世。 1970~1980年 半合成青霉素问世,推出酰脲类青霉素,头孢菌素迅速发展。硫霉素被发现,同时第一个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问世 1980~1990年 第三代头孢菌素,新型?-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迅速发展。 1980~2000年 新型?-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头孢烯类,碳青霉烯类,?-内酰胺酶抑制剂,口服高效头孢菌素等问世。喹诺酮类新品种的开发,侧重扩大抗菌谱,改变药代动力特点及降低不良反应。第四代头孢菌素出现。 抗菌药物的大爆发 1.耐药性 2.毒副反应、变态反应 3.菌群失调、二重感染和院内感染 4.资源有限,研发费用非常昂贵 抗菌药物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主要内容 2004年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旧版) 2015年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新版) 《指导原则》目录 第一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第二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第三部分 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第四部分 各类细菌性感染的经验性治疗原则 《指导原则》第一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 临床治疗性用药的基本原则 诊断为细菌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 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定抗菌治疗方案。 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 但是,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伤寒、布鲁菌病、骨髓炎、溶血性链球菌咽炎和扁桃体炎、深部真菌病、结核病等需较长的疗程方能彻底治愈,并防止复发。 给药途径 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 重症感染、全身性感染患者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药,以确保药效;病情好转能口服时应及早转为口服给药。 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宜尽量避免 给药疗程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指征 1. 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2.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严重感染,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 3. 需长疗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例如侵袭性真菌病、结核病等)。 4. 毒性较大的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时剂量可适当减少,但需有临床资料证明其同样有效。 (二) 临床预防性用药的基本原则 非手术患者预防用药 用于预防一种或两种特定病原菌入侵体内引起的感染,可能有效;如目的在于防止任何细菌入侵,则往往无效 预防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可能有效;长期预防用药,常不能达到目的 通常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 详见《指导原则》附录1:抗菌药物在预防非手术患者某些特定感染中的应用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 基本原则 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药 1.清洁手术 通常不需要预防应用抗生素,仅在以下情况 手术范围大、时间长 /手术涉及重要脏器/异物植入手术/高龄、糖尿病、免疫缺陷者、营养不良等高危人群 2.清洁-污染手术 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污染手术 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4.污秽-感染手术 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二) 临床预防性用药的基本原则 药物品种的选择 视预防目的而定 预防(经皮肤的手术)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选用药物。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 详见《指导原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新媒体传播》课件.ppt VIP
- 2025年安全员c2考试试题库(答案+解析).docx
- GBT45001-2020SO45001:2018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pdf VIP
- 个人业绩相关信息采集表含政治表现、最满意、主要特点、不足.pdf VIP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知识.docx VIP
- 货运保险与货损理赔通道整合2025年应用前景.docx VIP
- 《飞机构造基础》课件——第一章 飞机结构.pptx VIP
- 中医治疗“慢脾风”医案37例.doc
-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造房子教案(共6课)(2025秋).docx VIP
- 2025年广西公需科目第二套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