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网路选举资讯使用者素描-中华传播学会
網路選舉資訊使用者素描:
社會背景、政治參與及傳播行為的多面向觀察
胡幼偉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大傳所
教授
鄭麗琪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大傳所
研究生
網路選舉資訊使用者素描:
社會背景、政治參與及傳播行為的多面向觀察
中文摘要
本研究嘗試描繪國內網路選舉資訊使用者的社會背景、心理特
質、及其傳播行為等方面之特徵。從單一變項百分比、零階積差相關
及多元階層迴歸等統計分析結果來看,以本研究調查的 1998 年台北
市長選舉選民背景而言,網際網路仍然不是多數民眾經常接觸的選舉
資訊管道,只有極少數的受訪者表示,在選舉期間從網路上獲得許多
選舉資訊或是曾經相當注意網路選舉訊息。
研究結果也顯示,網路選舉資訊使用者的主要特徵為年齡較輕
及教育程度較高。這些年輕而又有較高學歷的選民不以網路選舉資訊
做為電視或報紙選舉消息的補充資訊,也不以網路選舉資訊做為人際
傳播的談話素材。此外,這些選民也並非由於政治參與程度較深或特
別支持某一候選人而接觸網路選舉資訊。換言之,接觸網路選舉資訊
可能只是一種知識青年次文化的表徵, 它是一種儀式性的傳播行為,
而未必隱涵什麼工具性的價值。
中文關鍵字 : 網路、選舉資訊、社會背景、政治參與、傳播
行為
網路選舉資訊使用者素描:
社會背景、政治參與及傳播行為的多面向觀察
壹、 緒論
國內近幾年來每逢舉行重要公職人員選舉,總有相關新聞報導指出,網際網
路已成為提供選情資訊的一項新興管道。例如:在民國 85 年舉行的總統大選前
夕,中國時報 (莊伯仲,1996) 的一篇報導就指出,從民國 83 年的省市長選舉
開始,就已有陳水扁、黃大洲、趙少康等台北市長候選人設置專屬的BBS 站,
一方面開拓新興的選情資訊管道,二來也是為了吸引年輕選民。
中時的這篇報導也指出,在民國85 年總統大選競選期間,李連、彭謝、林
郝、陳王等四組候選人都設置了專屬網站,做為直接向選民宣傳理念的新興傳播
管道。聯合報 (彭慧明,1996) 也在民國 85 年 3 月的一則新聞中說,李連等四
組總統候選人在投票日前夕,在各自專屬網站上積極向選民拉票。聯合晚報 (簡
余晏,1998) 在民國87 年元月8 日也有報導指出,許信良和陳水扁為公元2000
年總統大選做準備,已由各自經營的基金會設置網站,「瞄準數目龐大的網路族。」
至於民國 87 年舉行的三合一大選,特別是在北高市長競選期間,更常見各主要
新聞媒體報導各候選人如何運用網際網路爭取選民支持的新聞 (例如:彭慧明,
1998) 。
除了候選人透過網站和選民接觸,民間資訊科技公司及政府相關機構也開始
運用網際網路向選民提供選舉資訊。例如:聯合報 (彭慧明,1996) 在民國 85
年三月的報導中指出,中央選舉委員會在當年的總統大選投票日,透過行政院研
考會的網站,每三分鐘報導一次開票結果,好讓全球網友隨時得知四組候選人的
最新得票數。經濟日報 (於念鋆,1998) 則是在民國87 年 11 月5 日的一則新聞
中指出,蕃薯藤數位科技公司在民國87 年三合一選舉競選期間,設置了「98 跨
世紀大選蕃薯藤選戰新樂園」網站,提供各類和三合一選舉有關的資訊。聯合
報 (彭慧明,1998) 也在民國87 年 10 月28 日第45 版上刊載了一則有關北高市
長選舉模擬投票結果的報導。
以上種種新聞報導或許會使人認為,在各項重要公職人員競選期間,網際網
路已成為民眾獲取選情資訊的主要管道之一。然而,從若干學術研究機構發表的
資料來看,經常接觸網路選舉資訊的民眾,似乎只佔全體選民中的極少比例。例
如:孫秀蕙 (1996) 在引述政大選研中心調查資料時指出,從民國83 年到85 年,
接觸過電子佈告欄 (BBS) 中選舉資訊的受訪者,只佔全台灣地區一千多位受訪
者中的0.5% 、0.6% 及 0.6% 。此外,師大大傳所 (林東泰,1998) 在民國87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