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克次体病致病机理和临床表现的研究进展.docVIP

立克次体病致病机理和临床表现的研究进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立克次体病致病机理和临床表现的研究进展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立克次体病致病机理和临床表现的研究进展 冯时(通讯作者)   (昆明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系 云南昆明 650500)   【摘要】立克次体是一类胞内专性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立克次体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由立克次体引起的疾病均包括在内。本文对立克次体病的临床特征和发病机理进行介绍。   【关键词】立克次体;立克次体病;临床表现;机制   【中图分类号】R3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8-0003-02   立克次体是游离寄居于宿主细胞的胞浆中。洛杉矶斑点热、地方性斑疹伤寒和恙虫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立克次体病仍是全世界范围关注的健康问题。气候变暖和全球化助长了立克次体通过节肢动物传播,来自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的旅行者的立克次体感染较伤寒和登革热更常见,立克次体感染在从东南亚回程的旅行者的全身发热性疾病的病因中位居第四[1]。立克次体病主要的临床特征为发热、头痛、皮疹和肝脾肿大。立克次体在小血管内皮细胞中增殖,引起血管周围渗出。但近来在中国云南省爆发地方性斑疹伤寒,患者无人出疹,这与早先发生在缅甸、泰国等地的地方性斑疹伤寒相似[2]。日本九州出现不伴出疹症状的恙虫病病例,以体表的焦痂为诊断线索,焦痂的严重性和发生率可用来鉴别不同立克次体感染,非洲蜱咬热以大量焦痂伴随少量斑丘疹和水泡为特征,落基山斑点热的特征性皮疹为手掌和脚底的广泛瘀斑样皮损[3]。落基山斑点热患者脑部血管炎具有特征性的病理表现,在血管周围有白细胞渗透,称为伤寒小结[4]。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常使病死率增高,MRI可见病变弥散受限,呈现“星空征”[5]。约22.7%的恙虫病患者有消化症状,10.3%有上消化道出血,3.4%需内窥镜治疗[6]。立克次体各成员基因组的不同可能与传播媒介和生活方式有关。普氏立克次体基因组为1.1Mb,仅有834个开放阅读框架,而康氏立克次体基因组为1.3Mb,有1374个开放阅读框架。非洲立克次体与普氏立克次体一样具有大量基因缺失,这种基因缺失可能与致病性有关;质粒一般包含编码宿主侵袭基因,但立克次体的质粒与致病性无关[7]。斑疹伤寒立克次体仅表达Sca2蛋白,胞内运动较弱;普氏立克次体不表达这种蛋白,在感染细胞中不移动。因此,运动性并不是独立的毒力因子。而Sca0和Sca5与粘附和侵袭有关,其中Sca0是斑点热群的主要抗原,在斑疹伤寒群不表达[8]。东方体通过诱导吞噬作用而进入自噬体,并逃逸至细胞质中,细胞自噬并不影响东方体的胞内生长[9]。 随着更多的分子生物学方法用于立克次体病的研究,立克次体与宿主免疫的相互作用有待更进一步的深入。   【参考文献】   [1]Aung AK,Spelman DW,Murray RJ,et al. Reviews article: rickettsial infection in Southeast Asia: implications for local populace and febrile returned travelers[J]. Am J Trop Med Hyg.2014, 91(3):451-460.   [2]Yang WH,et al.Murine typhus in drug detoxification facility Yunnan province,China,2010[J].Emerg Infect Dis. 2012,18(8): 1388-1390.   [3]Yoshimoto Tak,Yoshimoto Tai.Images in Clinical Tropical Medicine: Scrub Typhus without Eruption[J].Am J Trop Med Hyg. 2012,86(4):559.   [4]Parola P, et al.Update on tick-borne rickettsioses around the world,a geographical approach[J].Clin Microbiol Rev. 2013,26(4):657-702.   [5]Akgoz A,Mukundan S,Lee TC. Imaging of rickettsial, spirochetal,and parasitic infections[J]. Neuroimaging Clin N Am. 2012,22:633-657.   [6]Lee CH, Lee JH,Yoon KJ,et al.Case report: peritonitis in patients with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