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手机移动终端开展PBL模式实验教学的可行性探讨.docVIP

结合手机移动终端开展PBL模式实验教学的可行性探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结合手机移动终端开展PBL模式实验教学的可行性探讨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结合手机移动终端开展PBL模式实验教学的可行性探讨 凌晓璇 刘林华 覃继恒   (广东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广东 东莞 523808)   【摘要】 对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进行前期问卷调查,分析PBL教学模式是否顺应学生实验课的学习心理,再针对实验课堂应用计算机检索资源的难题,结合当前智能手机普及的特点,探讨结合手机移动终端开展PBL模式实验教学的可行性。   【关键词】 手机移动终端;PBL;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0-0045-02   The Possibility of Combining Mobile Phones to Perform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Problem-Base Learning Mode Ling Xiaoxuan, Liu Linhua, Qin Jiheng, Public Health School,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 Dongguan, 523808, China   【Abstract】To understand the possibility of combining mobile phones to perform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Problem-Base Learning mode, a previous questionnaire research were made to analyse whether PBL mode agrees with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or not.As the popular of mobile phones, the difficulty of searching resource by computer in class might be overcomed..   【Key words】Mobile Phone; Problem-Base Learn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2015年2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显示,得益于无线网络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价格持续走低,手机网民数量的快速提升,截至2014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57亿,占网民人群85.8%,继续保持上网第一大终端的地位,其中学生仍为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但手机的搜索功能鲜见应用于实验教学课堂。国外于2000年已见手机图书馆的兴起,可应用于文献检索[2];我国于2010年前后才陆续报道了手机图书馆的研究进展[3],体现我国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应用步伐明显落后于世界众多高校。   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由美国医学教授于1969年创立,当前PBL教学模式席卷全球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4],1997年,中国香港大学医学院也开始正式应用PBL于医学教学,当前60%以上的医学教育应用该模式,2002年以来,PBL教学实践在国内渐见报道[5],PBL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提出问题rarr;建立假设rarr;自学解疑rarr;论证假设”的逻辑过程获取医学知识,学生通过讨论、查资料等多种方式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实验课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模拟”过程,实验课进行“填鸭式”的赘述很容易模糊实验课目的,而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或假设,再在操作过程中多观察思考以培养科研精神。   经前期对2010级64名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进行实验课后问卷调查,结果表仅21%的学生认为实验课需要教师的全程参与,44%学生表明要视乎课程内容,体现出对教育模式的辩证思考,也表明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已经由既往的依赖教师的讲解,过渡到渴望通过自己动手、分析探索来完成求知的过程。而35%的学生认为教师仅需要辅导实验操作的细节,显然PBL教学模式顺应了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反思当前实验课的教育模式,应考虑在实验课中推行PBL教学模式。   由于场地、经济因素的制约而无法深入,尤其医学院校课程繁重,教学场地不足,再者医学实操型实验课无法前往计算机机房进行。因此,学生需要中途或课后前往图书馆等处使用计算机检索功能,只有多学时以上的综合设计性实验课才具备开展PBL教学的可能性,常规3个学时的实验课多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既影响学生团体讨论积极性和灵感的迸发,更降低了集中讨论学习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