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天道.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 道天 道 【题解】 跟《天地》篇一样,中心还是倡导“无为”;所谓“天道”,也就是自然的规律,不可抗 拒,也不可改变。 全文大体分成八个部分。第一部分至“谓之天乐”,指出自然规律不停地运行,万事万物 全都自我运动,因而圣明之道只能是宁寂而又无为。第二部分至“以畜天下也”,紧承上 段讨论“天乐”,指出要顺应自然而运动,混同万物而变化。第三部分至“非上之所以畜 天下也”,提出帝王无为、臣下有为的主张,阐明一切政治活动都应遵从固有的规律,强 调事事皆有顺序,而尊卑、男女也都是自然的顺序,这不仅违背了庄子“齐物”的思想, 而且还给统治者统治臣民披上了合乎哲理的外衣。第四部分至“天地而已矣”,借尧与舜 的对话,说明治理天下应当效法天地的自然。第五部分至“夫子乱人之性也”,写孔子与 老聃的对话,指出事事皆应遵循自然规律,指出“仁义”正是“乱人之性”。第六部分至 “其名为窃”,写老子顺应外物的态度,同时抨击智巧骄恣之人。第七部分至“至人之心 有所定矣”,指出要“退仁义”、“宾礼乐”,从而做到“守其本”而又“遗万物”,即 提倡无为的态度。余下为第八部分,说明事物的真情本不可以言传,所谓圣人之言,乃是 古人留下的糟粕。 本篇内容历来非议者颇多,特别是第三部分,背离庄子的思想太远,因而被认为是庄派后 学者受儒家思想影响而作。 【原文】 天道运而无所积(1),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2),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3), 故海内服。明于天,通于圣,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德者(4),其自为也(5),昧然无不静者矣 (6)。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铙心者(7),故静也。水静则明烛须 眉(8),平中准(9),大匠取法焉(10)。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鑑也 (11);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12),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13),故帝王圣人 休焉。休则虚,虚则实,实则伦矣(14)。虚则静,静则动(15),动则得矣。静则无为,无 为也则任事者责矣(16)。无为则俞俞(17),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夫虚静恬淡寂 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明此以南乡(18),尧之为君也;明此以北面,舜之为臣也。以此 处上,帝王天子之德也;以此处下,玄圣素王之道也(19)。以此退居而闲游江海,山林之 士服;以此进为而抚世(20),则功大名显而天下一也(21)。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 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22),此之谓大本大宗(23),与天和 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 【译文】 自然规律的运行从不曾有过停留和积滞,所以万物得以生成;帝王统治的规律也从不曾有 过停留和积滞,所以天下百姓归顺;思想修养臻于圣明的人对宇宙万物的看法和主张也不 曾中断和停留,所以四海之内人人倾心折服。明白于自然,通晓于圣哲,对于了解帝王之 德的人来说,上下四方相通和四季的畅达,全都是自身的运动,晦迹韬光不露形迹从不损 伤静寂的心境。圣明的人内心宁寂,不是说宁寂美好,所以才去追求宁寂;各种事物都不 能动摇和扰乱他的内心,因而心神才虚空宁寂犹如死灰。水在静止时便能清晰地照见人的 须眉,水的平面合乎水平测定的标准,高明的工匠也会取之作为水准。水平静下来尚且清 澄明澈,又何况是人的精神!圣明的人心境是多么虚空宁静啊!可以作为天地的明镜,可 以作为万物的明镜。虚静、恬淡、寂寞、无为,是天地的基准,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所以古代帝王和圣明的人都停留在这一境界上。停留在这一境界上便心境空明虚淡,空灵 虚淡也就会显得充实,心境充实就能合于自然之理了。心境虚空才会平静宁寂,平静宁寂 才能自我运动,没有干扰地自我运动也就能够无不有所得。虚静便能无为,无为使任事的 人各尽其责。无为也就从容自得,从容自得的人便不会身藏忧愁与祸患,年寿也就长久 了。虚静、恬淡、寂寞、无为,是万物的根本。明白这个道理而居于帝王之位,就象唐尧 作为国君;明白这个道理而居于臣下之位,就象虞舜作为臣属。凭借这个道理而处于尊上 的地位,就算是帝王治世的盛德;凭借这个道理而处于庶民百姓的地位,就算是通晓了玄 圣素王的看法和主张。凭借这个道理退居闲游于江海,山林的隐士就推心折服;凭借这个 道理进身仕林而安抚世间百姓,就能功业卓著名扬四海而使天下大同。清静而成为玄圣, 行动而成为帝王,无为方才能取得尊尚的地位,保持淳厚素朴的天性天下就没有什么东西 可以跟他媲美。明白天地以无为为本的规律,这就叫做把握了根本和宗原,而成为跟自然 谐和的人;用此来均平万物、顺应民情,便是跟众人谐和的人。跟人谐和的,称作人乐; 跟自然谐和的,就称作天乐。

文档评论(0)

109310154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3113434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