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房颤治疗的十大误区
证实心房颤动控制心室率的治疗等于或优于转复窦律的治疗,但实际上,这中间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但AFFIRM研究亚组分析表明,维持窦律可能有更好的生活质量,但目前由于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房颤的转复和维持窦律有效性不足,以及各种不良反应,所以选择转复和维持窦律的策略时应慎重考虑 。 误区四?? 不同病人转复和维持窦律的获益等同? 对于阵发性房颤、不伴器质性心脏病的房颤、对于年龄较轻患者的房颤,都应给予积极的治疗,应当积极用药将之转为窦律,并积极维持窦律。 误区四?? 不同病人转复和维持窦律的获益等同? 而房颤持续时间较长、伴有明显器质性心脏病、年龄偏高的病人,当其心脏已明显存在解剖学及电学重构时,可能转复为窦性和维持窦律的治疗都存在一定的困难,不能勉强为之。 误区四?? 不同病人转复和维持窦律的获益等同? 误区五??? 伴或不伴心衰时房颤治疗未区别对待 面对阵发性房颤患者无论是否合并心衰,只要心室率偏快需要药物控制心室率时,总是首选静推西地兰,因为西地兰能明显抑制房室结的传导,使心室率明显下降;而转复和维持窦律时,大部分使用胺碘酮。 但近年来,国际房颤的治疗指南中,对于不伴心衰的阵发性房颤心室率控制的药物治疗并非这样推荐。 对不伴心衰的房颤存在快速心室率的药物治疗,不论其是阵发性、持续性或持久性房颤,均Ⅰ类推荐口服β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控制患者静息或活动后的心率。 对伴有低血压或心室率过快需紧急治疗时可应用这些药物的静脉制剂。 误区五??? 伴或不伴心衰时房颤治疗未区别对待 房颤治疗的十大误区 温宿县人民医院内一科 侯淑萍 昔日我工作过的地方 新 病 区 门急诊医技楼 120急救指挥中心 新病区鸟瞰图 DR 内窥镜 远程会诊中心 自动叫号系统 国家标准化层流手术室 ICU病房 内窥镜洗消室 科技兴县项目—无创呼吸机应用 有创呼吸机 硬件更新 内涵提升 拥有优秀的专家 医院有正高职称专家4名 副高职称22名 主治医师40名 援疆专家10名 房颤目前现状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Framingham的研究报告提示,心房颤动人群发病率为0.5%左右,且随年龄增长其发病率增高。60岁以上的人群中,其发病率可高达6%以上 。 房颤目前现状 保守估计,我们大约有800万房颤患者,而且随着工业化和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这个数字将会不断上升。虽然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发展很快,但药物仍是心房颤动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但遗憾的是,在心房颤动药物治疗方面仍存在很多误区。 误区一 治疗理念滞后 《2010年ESC房颤指南》,开创了以降低死亡率为直接治疗目标的新时代,即从根本上逆转房颤危害,达到“三降三升”:降低死亡率、住院率、脑卒中率;提高生活质量、心功能及活动耐量。 误区一 治疗理念滞后 房颤治疗策略调整为抗凝治疗、控制心室率或节律治疗以及上游基质治疗 误区一 治疗理念滞后 抗凝治疗一跃排在治疗总策略的第一位。 由于房颤最主要的危害是血栓栓塞,特别是脑栓塞,这是房颤病人最直接的死亡原因。由于能有效降低脑卒中发生率,进而降低死亡率。 误区一 治疗理念滞后 另一方面,房颤抗心律失常治疗则逐渐采取宽容的态度,转向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为治疗主要目标,宽松地控制心率、适度地维持窦律,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安全性重于有效性。 误区二 抗凝强度不足,华法林使用低 房颤治疗过程中未根据CHA2DS2评分进行危险分层,过度担心华法林出血风险,对于中危和高危栓塞病人,华法林使用率极低,即使使用,INR达标率很低 。 误区二 抗凝强度不足,华法林使用低 华法林可安全 用于包括90岁以上的各年龄段房颤患者,与应用阿司匹林比其轻微出血风险无明显差异,颅内出血等致命性高风险更是相对较低。 误区三??不重视房颤的类型、心脏结构及有无器质性心脏病 房颤发作一般都从房性早搏开始到频繁发作房早,并有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发作,以后可发生阵发性(paroxysm)?房颤,再从阵发性房颤发展为持续性(persistent)?房颤,最终发展为永久性(permanent)?房颤,这就是常讲的房颤“三P”分类。 误区三? ?不重视房颤的类型、心脏结构及有无器质性心脏病 ESC?2010?版更新指南将房颤分为五类,?即首次诊断的房颤、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长程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在治疗前要重视房颤分型,了解心脏结构,特别是有无心脏瓣膜病、左房大小,是否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 切忌未全面评估前盲目进行复律或控制心室率。应该在了解患者房颤类型和发作特点的情况下以及伴随心脏情况,再采取不同干预措施。 误区三?? 不重视房颤的类型、心脏结构及有无器质性心脏病 部分医生在没了解病情,没弄清分类的情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