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痛经21例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痛经21例
乜存旺(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二十里铺卫生院 810016)
【中图分类号】R271.1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3-0384-01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痛经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医林改错》,乃王氏五大逐瘀汤之一,近年来,笔者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痛经21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1例病例均系门诊患者,其中最大的47岁,最小的13岁,病程3月—5年,原发性痛经13例,继发性痛经8例;行经前痛10例,行经时痛7例,行经后痛4例,同属气滞血瘀,伴有乳房胀痛、恶心呕吐,下腹部坠胀,经来色紫黯加血快,舌紫暗有瘀点,脉沉。
2、治疗方法
2.1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川牛膝、生地、赤芍各15克,桃仁、红花各20克,桔梗、枳壳、柴胡、川芎、甘草各10克。乳胀者加郁金、香附、青皮;恶心呕吐者加吴茱萸、姜竹茹、生姜;下腹部坠胀者加乌药、川楝子、小茴香。若经后痛者属气血虚弱,去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换白芍,生地换熟地,加太子参、黄芪。
服用方法:月经前3天开始服药,每日一剂,调治3—5个月经周期。
2.2饮食疗法:
艾叶粳米粥:鲜艾叶40克(干、品减半)、粳米50克红糖适量。先将艾叶加水煎煮,取汁500ml,再将粳米淘洗干净,兑入药汁,以武火煮沸,加红糖搅匀,改用武火煮之米烂汤稠为度。
服用方法:
从月经过后3天开始服,约在下次来月经前3天停服,每日2次,早晚空腹温热服食。此方对虚寒性痛经配合血府逐瘀汤最佳。
3、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疼痛消失,一年以内未再复发。
好转:疼痛减轻,或一年内无复发。
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4、治疗结果
21例患者痊愈17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
典型病例:
曾桂英,女,36岁。2012年7月21日初诊。诉痛经,月经不调十余年。体质肥胖,平素四肢怕冷,记得自月经来潮就有痛经惠州市惠阳区人民医院康复理疗科李海策
刻诊:月经第一天,小腹冷痛剧,不能直腰,腰酸,纳可,便溏,舌质淡边有齿印,舌根白厚,六脉皆细弱,尺部沉紧。
诊断:痛经(肾阳虚弱、寒凝胞宫) 拟方:当归15、川芎10、熟地10克、太子参15克、黄芪20、延胡索15、附子10(先)、干姜15、炙甘草10、仙灵脾15、炒茴香20、乌药10克、白芍10克、柴胡10 、肉桂8(后),七剂,日一剂,忌食辛辣寒凉。二诊:2012年7月28日,服二剂药后不疼,服完7剂肚子感觉舒服许多,大便也成型了。嘱原方继进五剂后停药,下次月经来后复诊。三诊:2012年8月27日,17日开始继服药4剂,月经至,这次月经来腹痛大大好转,只隐隐有微痛,经量多色暗带有许多血块。如法调理3个 月经周期,并辅以艾叶梗米粥痛经完全消失。此后路遇数次诉未再复发。
5、体会
痛经是指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等症状的病证。祖国医学文献中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 “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现代医学分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一般原发性痛经见于未婚、年龄小或婚后未孕者,继发性痛经是由于生殖器发生了病变引起的,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子宫肌腺症、肿瘤等。中医将痛经的证型分为寒凝血瘀、气滞血瘀、血热加瘀、气虚加瘀,无论何种证型都不外瘀。血府逐瘀汤功用能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方中桃仁、红花、川芎活血祛瘀为主药;当归、赤芍养血活血;牛膝祛瘀通脉并引血下行,3药助主药以活血祛瘀为辅药;生地黄配当归养血和血,使祛瘀而不伤阴血;柴胡、枳壳、桔梗宽胸中之气滞,治疗气滞兼证,并使气行血亦行,共为方中佐药;甘草协调诸药为使。合而用之,使血行瘀化诸症自愈。
参 考 文 献
[1]张丽香,贾风仙等.中药治疗痛经.《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年24期.
[2]赵乐天.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痛经的临床观察.《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8年05期.
[3]罗楚兵.加味血府逐瘀汤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湖北中医杂志》,2006年第28卷第11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附测试量表及评分细则).docx VIP
- HG-T 3866-2008 硫化橡胶 压缩耐寒系数的测定.pdf VIP
- 2025年内蒙古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 .pdf VIP
-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件(共25张PPT)(含音频+视频).pptx VIP
- 中电联定额〔2015〕162号对于前期工作费等费用标准的的通知.docx
- 履带吊租赁合同.pdf VIP
- 《中国饮食文化》教学课件—06中国馔肴文化与特色筵宴设计.pptx VIP
- 呼吸内科病案分析.ppt VIP
- 肌骨康复:腰痛康复PPT课件.pptx
-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九年级(上)期中数学试题(含解析).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