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痛经的体会.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痛经的体会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痛经的体会 贵州省天柱县中医院 556699 痛经为妇科常见病之一,主要是由于六淫之邪所犯,七情所伤,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多在妇女经期前后或经期中发生小腹部疼痛、胸闷、恶心等症状,影响工作、生活和学习。其原因有内伤气血,外受风寒湿冷,精神刺激等导致脏腑经络失养,冲任失调,气滞血瘀而引起的痛经。我院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因肝失疏泄调达、气机失宣、冲任不调、血行受阻滞于胞宫而引起的痛经,疗效甚好。现将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例一:杨xx,女,25岁,已婚,育一子,天柱县高酿镇人。2013年9月23日初诊,患者自诉,月经周期性小腹部坠胀疼痛拒按半年,常伴有胸闷、乳房胀痛、腹痛等证,月经量少、黯红、有血块,每次行经血块排出后则疼痛减轻。有时静脉给予消炎止痛药物而有所缓解,查其舌脉,见舌质红,舌边有瘀斑点,脉弦紧。根据证脉分析,属肝失疏泄调达,冲任不利,气滞血瘀而引起的痛经。以疏肝行气调冲,活血祛瘀止痛为治疗原则。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红花10克、桃仁10克、当归15克、赤芍15克、生地黄15克、延胡索15克、川芎10克、郁金10克、柴胡10克、积壳15克、牛膝10克、五灵脂10克、香缘10克,蒲黄10克。 四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嘱其下月行经前再来就诊。 2013年9月24日,二诊,患者自诉,上月服中药4剂后,小腹部疼痛已好,月经量稍增多,有黯红血块排出,第二天色红、无血块,量逐步减少,乳房胀痛、胸闷、腹痛等消除。要求其再服中药巩固。查其舌脉,见舌质红,舌边仍有斑点,脉沉细,前方去五灵脂加鸡血藤15克、阿胶10克。再服三剂,患者共服7剂后,随访无痛经发生。 例二:蒋times;times;,女,30岁,已婚,天柱县远口镇人。2013年10月14日前来就诊。患者自诉:近年来,月经周期变化先后不定,每次来经前,饮食稍差,腰部胀痛明显,小腹部有坠胀痛感,得温则减,月经量中等、色黯、有血块,曾作B超检查,诊断为附件炎。服妇科千金片、盐酸左氧氟沙星等药未见明显好转,而求中医治疗。中医脉 症:腰胀痛、小腹坠痛,得温则舒,经包黯红、有血块,月经先后不定,量中等,白带稍多而稀,纳差,舌质淡红,苔白微腻,脉细弦滑,证属气血运行不畅、脾痰生湿、湿气客于胞宫致胞宫失养引起的痛经,治以行气活血、除湿暖宫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红花10克、桃仁10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生地黄15克、赤芍20克、柴胡15克、鸡血藤15克、法半夏10克、茯苓15克、肉桂10克、艾叶10克、延胡索15克、九香虫5克,甘草10克。 五剂,日一剂,水煎服,行经期停服,经停后续服,共服14剂,经前腹痛、腰痛从未复发。 血府逐瘀汤来源于清代《医林改错》卷上。由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组成。方中桃仁、红花、川芎活血祛瘀;当归、赤芍养血活血,牛膝祛瘀通脉并引血下行;生地黄配当归养血和血,使祛瘀而不伤阴血;柴胡、枳壳、桔梗疏肝宽胸理气,并使气行血亦行;甘草协调诸药。功用为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以上两例经前痛经,一个拒按,一个喜按,第一例是肝失疏泄调达,冲任不利,气滞血瘀而引起的痛经,故在血府逐瘀汤基础上加郁金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和香橼疏肝理气宽中,延胡索、生蒲黄、五灵脂加强活血行瘀止痛。第二例是气血???行不畅,湿气客于胞宫,血为湿粘,困阻气机而引起的痛经,故在血府逐瘀汤基础上用法夏、茯苓燥湿除湿,肉桂、艾叶、九香虫三药暖宫散寒,延胡索、鸡血藤活血止痛。 以上诸药随证配合共凑行气活血、暖宫除湿止痛之功。两例的共同点是不通则痛,应以通为主,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点,灵活加减变化 而取得较好的疗效。所以说,用药如用兵,虽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重要的是随证加减适时变通。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