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带着倦意的地铁
阅读《地铁》像乘坐地铁一样让人感到疲倦。
韩松在《地铁》中处理了很多他的经典主题,例如《废墟》里的一些片段让人想起《红色海洋》中的《武夷梦》和《宇宙墓碑》里的《灿烂文化》;而在除了《末班》之外的其他四篇当中,则明显地表现出从《闪光?阉割》开始的对“演化”这一(或许只是作为写作手段的)主题的强烈趣味。但是,如果想要在这统摄于《地铁》之名下的五篇小说之间找到除了“地铁”和《读书》之外的某些不可否认的联系,这种寻找答案的热情,最终还是要受到打击的。
在第一篇《末班》中,主人公不但没有名字,连一个确定的姓氏最终都没能拥有。后面的几篇故事,主角逐渐得到了明确的身份,可是在他们的生命中,却又总有一些极其重要的人物“不在场”。总之,就是极度缺乏存在感。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毛泽东曾经说过。地铁上聚集了这么多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即便他们要为了同一个目标――生存――而奋斗,他们又能一起走多远呢?“不管走多远,大家都只是陌生人。”韩松在《末班》中这样回答。
如果说《末班》中,“我”不存在,那么,《惊变》之后,处于可疑状态的则是整个世界。《符号》中,地铁所在的地下世界处于可疑状态,《天堂》中,地铁之外的世界处于可疑状态,到了《废墟》,这两个世界同时成为了废墟,从《天堂》来看,地面世界似乎是因为地铁的毁灭而随之崩溃的。
可是在韩松的小说里,地铁偶尔又是解放的象征。在一天令人筋疲力尽的工作之后,“地铁把他从程序中解救出来”。
我的一个朋友曾经在北京生活和工作过半年,然后他带着无比厌恶和嫌弃离开了这座城市。他痛恨地向我这样描述在北京乘坐地铁的经历:“地铁,真是把人身体里最恶劣的本性都给逼迫出来了啊!每天坐地铁,都能看见有人操着一口北京话吵架。我最讨厌那些流里流气的儿化音和后鼻音,但如果不是地铁里那种拥挤和烦躁的气氛,我其实还能忍受。每天下班之后都感到非常疲倦,可地铁上永远没有坐的地方。想早点到家,可地铁总是还没有到站。”也许,地铁只有对于那些一直忍受着单调劳动的大城市居民来说,才是某种解放吧,而我这位在小城市懒散惯了的朋友,连几十分钟的拯救之路也觉得太过漫长。
有的时候,韩松的小说,包括这部《地铁》,会展现出一种毫无掩饰的直白。就像卡夫卡的小说《诉讼》、《城堡》和《法律面前》,这些似乎晦涩费解的小说,对于一个有着法学背景的读者来说,并没有什么难以理解之处,甚至会设身处地地替作者解释:“这个涉及到法学的主题用这种写作方式,只能写成这样,没有办法再写得通俗易懂了!”作者从来也没有在这几篇小说里设置什么与读者为难的障碍,他只是把事实记录了下来,只是当这种事实不再用法言法语表达出来之后,就会显得滑稽和令人无法接受。对于这些无法接受的事实,作者没有丝毫掩饰。
也许我的那位朋友,当他站在散发着汗酸味儿的车厢里忍受着腰椎折磨的时候,也会出现“这列地铁是不是永远也不会停下来啊!”的谵妄幻觉吧。也许那个幻想着托人从景洪带回一把手枪,像和弟弟比赛射击玩具猴子一样刈倒办公室主任的小白领,在地铁上只能用胡思乱想打发漫长乘车时间的时候,也会幻想忽然发生一场灾难,好让车厢里的那些陌生人惊慌失措、丑态百出呢。
作品本身(而不是关于作品的阐释和解读)未必就一定与作者无关,不能忘记,韩松有着漫长的新华社工作经历,他的见闻比我们这些体制之外的人更多更广。这并不是说一位作家因此能写出更好的小说,而是说他给出的世界和塑造的情绪更加真实。
但是,和韩松的其他小说一样,这种“真实”并不容易把握。
正如法学背景有助于理解卡夫卡的《法律门前》,或许在一切阐释和考据之外,也存在着一种理解《地铁》的简单进路,像是一种格式塔,无需把小说分解为元素就可以在一种宏观的尺度上掌握小说的意义。或许,与《地铁》融为一体的最佳方法是一种情绪――疲倦。
疲倦于充斥着汗酸味儿和京油子喊叫的车厢,疲倦于旁观以世故为成熟但行为却总是孩童般幼稚的老人们自以为是的表演,疲倦于对已经不存在的灿烂文化残骸的病态狂热,疲倦于看见无数黑暗之中的年轻人为了“生活意义”而盲目地奋斗,最终却只能得到生活在灿烂阳光下的同类们一个尴尬的嘲笑,疲倦于此在的存在意义可以被压缩到如此逼仄的一个小空间之中,甚至只是疲倦于到处出现的C饮料广告和即将取代《读者》成为大众读物的《XX》杂志。《符号》里那条有着《神曲》般不断下旋结构的地狱之路,同时似乎也在不断上升,可是这些地狱的旅行者最终也没有获得救赎,他们像是在沙漠里遇到了鬼打墙一样,只是回到了出发的地方……哪里有什么“螺旋式上升”呢?“螺旋式上升”不是一种教义,用来麻醉劳动人民,让他们相信日复一日的重复同时也是一种进步,从而是救赎之道吗?
这种倦意,难道不是从人类意识深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从编写资料长编入手 优化党史编研的资源配置.doc
- 从财富全球到博鳌亚洲:世界知名论坛成功运作的启示.doc
- 从成都“五朵金花”看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一般路径.doc
- 从澄泥回到御砚.doc
- 从出土汉简看汉代羌族部族.doc
- 从传统婚姻看诺邓白族社会生活对儒家礼教的认同.doc
- 从创汇优先到平衡收支:我国出境旅游发展战略的再认识.doc
- 从大学生社会性格控制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doc
- 从道班家庭走出的卓玛书记.doc
- 从第五大道开始.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