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代舞之特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汉代舞之特点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论汉代舞之特点 项前本 (青海省黄南州民族歌舞剧团,青海 黄南州 811300) 中图分类号:J7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1-0142-01 摘要:中原汉代舞蹈所显现出来的情操和艺术品味已达到气若浮云、志若秋霜、令观者叹为观止的境界。其形神兼备、容以表志、舞以明诗的特征,较完美地实现了舞蹈艺术娱乐与教化的双重功能,对中国传统舞蹈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汉代;舞蹈;特征 舞蹈是人体反映心灵动态的艺术,而心灵动态又是社会动态的真实写照。不同时代表现形式与内容,艺术风格与特色各异。汉代时期社会经济逐步发展繁荣,财富积累为统治阶级的奢靡享乐提供了条件,皇帝及贵族均迷恋于女乐歌舞,汉代女乐歌舞普遍兴盛,遍布皇室及贵族家中。汉代的女乐,有三:一种是“倡”,是具有奴隶职业身份的伎人;另一种是“舞姬”,是官僚豪门家中的善舞者:还有一种是“歌舞者”,介乎“倡”“姬”二者之间的歌舞专业艺人。三者的身份虽有不同,但是他们的身份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一、以其汉画像砖石中的舞姿造型动作分析汉代女乐歌舞的动作特征 汉代的女乐主要集中在皇帝及官宦之家,她们的舞蹈特点主要是以手、袖为容,舞姿风格是细腰曲折,长袖飘飞,体态轻盈,动作豪放。下以具体的舞名分类,以其汉画像砖石中的舞姿造型、动作等加以分析汉代女乐歌舞的动作特征。 山东汉画像石的鼓舞画面中,舞人双脚踏在鼓上仰面折腰的舞姿,正是《盘鼓舞》。而《盘鼓舞》中表现腰功的折腰动作,是其重要技巧。山东嘉祥汉画像石上刻绘得生动:地上排列着五面鼓,一舞人穿着宽长袖舞衣俯身鼓上,双膝,双脚趾和一手均触及鼓面,一手反扬舞袖扭头仰视;前后两人跪地,面向舞者,各人左手均持鼓槌,扬臂飞舞,似正与舞者配合表演,相机击鼓。河南洛阳东汉墓出土的好《盘鼓舞》俑,舞者着红衣白裙举袖展臂,似正跃身盘上舞蹈。四川出土东汉石刻有踏盘鼓舞人,一人弓身张臂,双足并与鼓上。一人双脚踏双鼓,展臂回头而舞。舞姿造型新颖。以上的这些舞蹈形象,清楚地显示了当时汉代舞蹈重视技巧的艺术特点。 四川羊子山出土的汉代乐舞百戏画像砖,其中有一舞巾少女,形象生动。山东临淄汉画像石乐舞百戏图中,也有《巾舞》场面,且与踏鼓相结合。山东安丘汉画像石中,有一挥舞长巾的男舞者,他身穿宽袖紧口袍,束腰;一脚踏鼓,作登弓步状;奋力挥动双臂,舞姿矫捷雄健。巾越长,要求舞者的臂力、技巧越高。有好几幅细腰长裙,盛装打扮的人物形象,他们手执长巾,缭绕空际,那圈纹、波纹的流动线条,显示了舞巾的动态。可见汉代舞巾的技艺水平是相当高的。浙江海宁出土的汉画像石中,那越身腾空的舞巾者,舞姿奔放而优美;脚下有盘,似在表演“盘舞”时同时舞巾。再现了《巾舞》的形态样貌。《巾舞》最突出的特点当然是《舞巾》。舞者运用手臂,手腕力量的大小变化,带动长巾在空中飘荡,舞出变幻莫测的各式稠花,达到舞者反用双臂或双袖无法达到的艺术效果。 二、从汉画像砖石中看汉代女乐舞蹈的艺术特征 汉画像砖中呈现的舞蹈,大都手持舞具,并以舞具作为该舞蹈的名称。可见,执舞具而舞,并以舞具为舞名,是我国传统舞蹈特色之一。远古传说中的《干戚舞》,是由舞者所执干、戚而得名。周代教育贵族子弟的《六小舞》,如《帔舞》、《羽舞》、《旄舞》、《干舞》等,也是以舞具名为舞名。具有悠久的历史,至今尚广为流传的《长绸舞》、《花鼓舞》等,都是以舞具名、乐器名为舞名的传统舞蹈。 《盘鼓舞》、《巾舞》、《袖舞》、《建鼓舞》等等,都是汉代充分利用舞具、舞服,创造的各具特色的舞蹈语汇,舞蹈技巧和舞蹈形象的优秀作品。运用舞具、舞服,抒发情感、加强美感、深化感染力,是我国传统舞蹈的特色之一。这一特色,早在两千年前的汉代已经形成了。 汉代正处在我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是一个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时代。这种时代精神,比较明显的反映在女乐舞蹈表演艺术中。大量汉画像砖中保存的各种丰富的舞蹈形象,大多是气势昂扬、雄健有力,充满勃勃生机。其舞姿风格,则多与汉民族的古典戏曲、传统武术和民间舞蹈相融合。如与现今常用舞姿动作相近的“骑马蹲裆式”、“弓箭步”、“射燕”、“顺风旗”等,在汉画像砖石上屡见不鲜。充分说明了我国舞蹈文化传统的悠久历史。汉代的女乐舞蹈,发展独立的舞蹈艺术,使舞蹈不但在艺术技巧上有很大提高,在抒发人物内心情感、表现诗般的意境等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汉代在我国古代舞蹈发展史上被誉为第二个集大成的时代。 三、丰富多彩的舞腰中了解汉代舞蹈的曲线之美 “舞腰”在汉代舞蹈中表现的十分突出。腰是身躯的中心枢纽,灵活曲折的转动,既牵动上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