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请对习惯性口语说“不”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请对习惯性口语说“不”
吴文秀 江苏省徐州市第七中学
【摘 要】语文教师的习惯性口语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对自己提升语文教学的层次也有很大的影响,语文教学中必须摒弃习惯性口语。
【关键词】习惯性口语 语言表达 语文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0)09-0072-02
口头语又称口头禅,原指和尚常说的禅语或佛号,现指经常挂在口头上而无实际意义的词句。
科学研究表明,每一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口头语,其中约40%的人在语言交际中口头语化特征比较明显。人是社会中的人,是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现在,不只是专家们深刻地认识到要重视习惯性口头语的障碍作用,就连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也逐渐意识到口头语在语言交际中的副作用。因此,“拯救语言,从摒弃口头语开始”也就成了一句绝不是危言耸听的口号。在普通人的工作生活中口头语尚会产生障碍,那么,作为语言教育的专门实施者——语文教师,如果其存在习惯性口头语,那将又会怎样呢?《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必备的5 种能力之一”。在对其具体的阐释中,则更明确地规定:学生要能够“自信负责地表达,文明得体地交流”“表达简洁明了,力求流畅生动”“演讲辩论时有风度、说服力和感染力”。这些规定与要求将口语交际能力放在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上。水涨船高,显然,它对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对语文教师来说,其语言不是只要表意清楚,能够词达其意就可以了,而是要成为一种典范、一种榜样、一种形象。的确,语文教师的语言是一种形象,它是教师品位与个性的外现。语文教师一张嘴,其语言表达能力如何,层次怎样?是深沉厚重,还是飘逸洒脱?是自然素朴如兰,还是绚丽娇艳似花?就一目了然了。好的语文教师的语言,应是知识与能力并重,内在美与外在美同现的。它或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清脆动听,或似“间关莺语花底滑”的温润和婉,或是“铁骑突出刀枪鸣”的铿锵有力,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受到了美的语言的熏陶。
然而,据调查,令人担忧的实际情况却是:有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的语言达不到这一高度。其原因何在?是语文教师的知识深度不够,知识的宽度不够,还是对教材的把握不透?综合分析之后,我们发现原来制约语文教师在语言表达上更上一层楼的瓶颈是:“习惯性口语”。
试想:当学生正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苍茫中感慨苏轼那种雄浑悲壮的豪放情怀时,一句习惯性口语“糟透了”会让正在“感慨”中的学生又“感慨”些什么呢?当学生正在“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的浓情中忧愁那浓浓的离愁别绪时,一句习惯性口语“真无聊”会让“忧愁”中的学生又该“忧愁”些什么呢?当学生正在“寻寻觅觅”中寻觅李清照的“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人比黄花瘦”的意境时,一句习惯性口语“时髦极了”又该让正在“寻觅”中的学生“寻觅”些什么呢?
一 习惯性口语的存在产生的消极影响
1.它破坏了语文教学的连贯性,割裂了语文教学的完整性一堂课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任何一个多余的环节,哪怕它再细小,都会破坏整体的和谐性。习惯性口语是语文教师语言表达上的杂音,是多余的。它的存在让语文教学的连贯性受到了破坏,从而割裂了语文教学的完整性。
2.它削弱了语文教师语言的感染力,影响了语言意境美的营造语文教师的语言是一种艺术,学生欣赏艺术是一种享受,在教师语言所营造的氛围中,学生会受到美的熏陶。而习惯性口语是割裂语文教学完整性的赘音,它扰乱了语言表达的节奏,破坏了和谐的节奏美,从而削弱了语文教师语言的感染力,影响了语言意境美的营造。
3.它降低了学生听课的效率,减小了语文教学的效益心理学研究证实,学生听讲的效率与其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是成正比关系的。“黑点理论”告诉我们,白纸中的黑点是最能抓住观察者的视觉注意力的物像,虽然这颗小小的黑点在整张白纸上所占的比例小得可怜。而“糟透了”“真无聊”“时髦极了”等习惯性口语则是“白纸中的那一颗黑点”,它会抓住学生的眼睛,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从而降低其听课的效率,最终减小了语文教学的效益。
4.它弱化了语文教师语言的示范性,扭曲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观语文教师的语言是一种形象,一种榜样,能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学生虽然已经到了高中阶段,但是他们的语言观还没有最终形成。语文教师的语言是学生最直接的学习对象,对其语言观的形成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习惯性口语的存在则弱化了语文教师语言的示范性,无疑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扭曲学生的语言表达观。
5.它降低了语文教师语言表达的层次,制约了其自身的升级发展规范的语言表达是语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