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旅游,沿着青藏铁路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正式通车,高原火车游成为现实。在此之前我们从西宁――那是青藏铁路的0公里处――出发,沿着与青藏铁路并行的青藏公路一路上行,率先体验了一次沿着青藏铁路旅游的美妙感受。
高原门户和金银滩
西宁市是青藏高原的门户之一。这里海拔2260米,已有一种高原的感觉,天空呈现出高原特有的湛蓝,空气凉爽通透。火车驶离西宁市,首先经过的地方是海北藏族自治州。越往西走海拔就越高,植被就越少,人烟也越稀,直到快靠近青海湖,完全变成了草质优良的高原牧场。在距西宁120多公里的西海镇周围,紧挨着青海湖东面的草原,就是有名的金银滩草原。列车穿过这里,金银滩也许不是青海最好的草原,但却是最有名的,因为王洛宾的一首《在那遥远的地方》,将这片草原唱得令人神往。
蓝色的青海湖
火车从青海湖的北岸驶过。那一片沁人肺腑的蓝映入眼帘。这片高原海子,面积4500平方公里,海拔3200米,湖水冰冷且盐份很高,这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环湖生活的主要是些藏蒙游牧民。火车将沿着青海湖行驶上1个小时。有人说,如果没有远处湖面上的雪山映衬,青海湖完全呈现出一种海的面貌,所以在藏语中青海湖称作“错温博”,意即蓝色的海。青海湖最美是在七八月,那时湖边大片的油菜花都开了,一眼望不到边的金黄油菜花田和深蓝湖水相映,加上高原那种热烈阳光,会让你误以为闯入了一幅印象派油画中……
关角山隧道和德令哈
关角山隧道,海拔3690米,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修成前,这里曾为中国铁路海拔最高的隧道。过了隧道,车窗外便呈现出戈壁荒漠的景致来。过了乌兰县,下一站就是德令哈市。这里距西宁530公里,海拔2982米。
“德令哈”是蒙古语,意为“金色的原野”。这里以前是青海蒙古族封建王公的驻牧地,仅有40多户人家,1万多头牲畜。经过一些零零星星的小盐湖:柯柯盐湖、尕海等,列车快接近德令哈市时就能看到郊外数万顷的良田和道道林带翠绿一片。德令哈市有一处旅游胜地,就是位于市区以西40公里处的克鲁克湖和托素湖,青藏铁路恰好就从这两湖之间穿过。
戈壁和万丈盐桥
列车继续向前奔驰,眼前长时间的一片片戈壁荒漠,没有人烟,只有偶尔孤零零的几座道班工的小房子。荒漠上都长有一些生命力顽强的荆棘,被称为“骆驼草”,一丛丛互不相连,其间布满尚不太厚的黄沙,远处山脉起伏,山上隐隐现出血红的色调,景象苍茫浑荒。
“万丈盐桥”是青藏线最壮观的景象之一了。在这里,长达32公里的铁路路基完全由各种盐的晶体筑成,晶莹剔透。察尔汗盐湖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盐湖之一,面积5848平方公里,盐层厚约为2―20米,高居海拔2670米之上。据说湖中储藏着的500亿吨以上的氯化钠,可供全世界的人食用1000多年。在高原强烈的阳光下,盐湖闪烁着迷人的光彩,白茫茫的、晶亮亮的盐海一眼望不到边,铁路从此之上笔直平坦地架过,似梦似幻。在盐湖上行使时,会经过格尔木盐场和察尔汗钾肥厂,这里出产被誉为“盐湖之王”的珍珠盐,也是中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年产100万吨。
格尔木和将军楼
“格尔木”是蒙古语,意为“河流众多的地方”。这里距西宁845公里,距拉萨1200多公里,海拔2800多米,位于柴达木盆地的南缘中段。
历史上格尔木在西周厉王时代(公元前845年前后)就有逐水草而居的游牧部族。663年,吐蕃进兵青海,格尔木地区的游牧部族逐步融为藏族。1238年,成吉思汗的后裔阔端率部进军西藏,蒙古族进驻柴达木盆地。由于雪山、戈壁、盐湖把这里同外界隔绝,当时在辽阔的土地上只有零零星星的牧民帐房,四处芦苇丛生,野兽出没,直到1952年格尔木建政时还不到1000人。1953年,慕生忠将军率领的人民解放军和民工来到这里筑路、种树,第二年青藏公路通车后,逐渐形成城镇。那时,这里没有一条马路,机关、学校、商店全住帐篷,人称“帐篷城”。1980年成立了格尔木市。当初人们说这里是“风吹石头跑”的地方,可现在一座现代化的、林木繁盛、人烟稠密的城市就展现在我们面前。
在格尔木市西郊还可见到首次修通青藏公路的慕生忠将军住过的“将军楼”。说是“将军楼”,其实就是座很简陋的砖瓦小二层楼。这个不起眼的小楼,是50年代格尔木唯一的一座高层建筑。
南山口,铁路将一路上行
火车出了格尔木市30公里的地方就是南山口车站,也就是青藏铁路格拉(格尔木至拉萨)段的起点。从这里,铁路将一路上攀,进入昆仑山脉,冲向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地。从南山口到拉萨共计34个车站,9个观景站。
昆仑山是道教的圣地,又很多道教遗迹.图中为昆仑山脚下的一处道教雕塑群. 马文庆/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