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芋头侗寨,深山幽谷里的“布达拉宫”
芋头古寨囊括了鼓楼、,风雨桥、门楼、古井、萨岁坛、吊脚木楼居室、古驿道等侗族建筑中的所有门类。各类建筑因山就势、因地制宜,自然风光与人工创造浑然一体,体现出侗族人民“天人合一”的观念,全面反映了侗族的民族史、建筑史和民俗史,是一座侗族文化的“实物博物馆”。
清晨的桃源生活
土里长芋头,山也像个芋头,干脆就叫芋头。芋头侗寨的寨门张开双臂欢迎你,它的世界向你豁然洞开。晨雾刚刚散去,一大片屋宇翘角飞檐,参差错落地卧在山谷水边。
站在东边的小山头上,芋头古寨的全貌便一览无余:清一色古朴的吊脚楼在山涧、林中突出叠现,错落有致。背景是淡青色的山,鱼白色的云,和头顶的天空一道空灵天威。只是偶尔随风送入耳中的几声鸡鸣狗吠,才让人意识到这是一个人间烟火的所在。
一个中年男人挑着两个竹鸡笼从田里回来,公鸡和母鸡吃饱了被露水沾住的虫子,只只红光满面。少顷,它们雄赳赳气昂昂地到处走动,炊烟开始袅袅。
芋头的早晨正式开始。
一个男人在家门口修农具,一个女人在楼上梳理瀑布似的长发,一位老人伸手在头上的瓜棚上选择早餐,两个男孩不知从哪家池塘里捡回了两只河蚌。在外人的注视下,芋头人有条不紊地过着他们的生活,从容而不慌乱。他们相信,寨口那两座回龙桥如铁钉一样牢牢护卫着这片家园的宁静和财气,谁也甭想夺走。
芋头人过日子并不像他们取寨名一样随意。
闻有客至,原本静谧的寨子立即沸腾起来。精壮的侗家汉子吹起了欢快的芦笙,盛装的侗家少女手拿酒盏一字排开唱响了《拦路歌》“好酒用来招待贵宾,好歌表达侗家的真心,要是你能喝下这碗苦酒,我们就放你进寨门……”原来,这是热情好客的侗家人用来迎接贵宾的最高礼节。甜甜酽酽的糯米酒,啜一小口,能让人一直醉到心坎里。
侗族人选中“南楚极地,百越颈喉”的通道,选中雪峰山千山万峰的温暖怀抱,就是要构筑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世外桃源。来到这里让人仿佛走进神奇的时光隧道,如梦境一般,如果没有古寨里的收录机,彩电里变幻跳跃的音乐和现代舞,这梦怕是一时难以醒来。
山上的“布达拉宫”
芋头侗寨的建筑之所以能令专家赞赏游人赞叹,是因为寨子从选址、布局,到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等,都是传统堪舆学说在现实生活中的经典运用。
溪边的平地上,他们先建起鼓楼、戏台、学堂等公共活动场所,意谓坐在龙嘴上,以鼓楼为龙头,以小溪为中轴线向两侧冲岔布置民居,就是龙身,风雨桥就是龙尾,一个寨子就是一条龙。风雨桥接地,鼓楼通天,天人合一。
传说侗族人建寨先建鼓楼,“无寨不鼓楼”。进入芋头,最先吸引我们目光的也是它的鼓楼。芋头有4座鼓楼,座座有特色。寨中鼓楼简朴地立于田中,龙氏鼓楼昂然立于山上最高处,芦笙鼓楼雕梁画栋最漂亮。最奇险的要数“牙”上鼓楼,一半搭在山坡上,一半悬于山坡下,由17根梨木柱子支撑。鼓楼里的四面靠背还若无其事地向外斜,我往后一靠立时魂飞魄散,生怕肉身跌落10米高的坎下。这样的“危楼”竟然历经210年无恙,你不能不感慨侗族人高超的建筑艺术。
鼓楼是议事、集会、娱乐的地方,内设火塘,是侗族人的圣地。两家人生意见,“你讲我讲讲不清楚,我们到鼓楼去讲。”夏天乘凉,冬天烤火。在四个鼓楼,我们都见到老人小孩怡然自得地晒太阳玩乐。
鼓楼、寨门、风雨桥是侗族人的三宝。除了这些,芋头人还在鼓楼旁边建了戏台。“早几天,城里来了几十个学生伢子,我们在戏台上随便表演了几个节目,就把他们高兴得一晚没睡觉”。寨子里不知何时修的学堂,现在还有20个孩子在上学,由一个老师教着。寨头寨尾凿了两口古井,寨中设了拜祭大祖母的萨岁堂。一应公共设施,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但至今都保存完好。
建好了鼓楼,芋头人沿着小溪建住房,高坡吊脚,就坎填平,尽量向空中伸展,因地制宜,为我所用。房子不用一砖一石,都用杉木搭建,一层放杂物,二层住人,三层做仓库或客房。而二层又有三分之一的面积装上栏杆,空敞通风,相当于阳台,用于妇女做针线活或青年男女谈情对歌的“歌堂”。
房子建着建着,人口越来越多,就建到了山上,叫三进堂,芋头人又叫“牙”上寨。早晨第一缕阳光从山那边升起,正好照在“牙”上,“牙”上的房子层层叠叠往上走,一层叠一层分布在坡上,高入云端,颇为壮观,有人戏称这是侗乡的“布达拉宫”。
讲“款”的幸福生活
在芦笙鼓楼的柱子上,贴了一张红纸,上书“荣获2007年镰刀会名单”。我不解地问芋头人,他们告诉我,这几个人被选出来处理寨中的基建、治安等杂事,一年一选,寨里最有威望的则是老年协会,权力大,管辖范围广,比村长的权力还大,当然这些人都不领工资。
在芋头,你感到一切都有规有矩。侗族人是讲款的,鼓楼的前坪就是讲款的地方,也就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