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化工原理下复习提要15
《化工原理》(下册)复习提要
四类题型:
选择题(10*2分)、填空题(15分)、简答题(3*5分)、计算题(50分,精馏、吸收、萃取、干燥)。
1各章要点
1.1精馏
基本概念:
两组分物系的汽液平衡关系,t-x-y图, x-y图,拉乌尔定律,泡点与露点,泡点方程与露点方程,挥发度与相对挥发度及其影响因素;精馏原理;双组分连续精馏塔的物料衡算,恒摩尔流假设,理论板概念,操作线方程,进料热状况,q意义及计算,最小回流比的概念及确定,回流比R对精馏过程的影响,理论板数的确定;(图解法,逐板计算法及简捷法);点效率、板效率和塔效率的概念,实际塔板数的确定;精馏装置的热衡算;平衡蒸馏、简单蒸馏的特点及计算;精馏塔全塔效率及点效率的测定方法。
基本公式:
理想物系的汽液平衡:
物料衡算:
塔顶采出率=D/F
L’=L+qF V’=V-(1-q)F
操作线:
回流比:
最少理论板数:
单板效率: 全塔效率:
利用图解法、简捷法、逐板计算法计算理论板数、组成。了解提馏塔、多侧线塔、蒸汽直接加热、冷液回流、分凝气、简单蒸馏与平衡蒸馏等的特点。
1.2 吸收
基本概念:
分子扩散及对流扩散的概念,菲克定律,一维定常分子扩散速率,等分子反向扩散,单向扩散,总体流动、漂流因素;传质速率与扩散通量,浓度的不同表示法及其关系,膜模型,相内传质速率式;相平衡关系,吸收和解析得传质方向、限度,推动力及其不同得表示形式,双膜模型及传质理论简介;相际传质速率式,传质阻力及表示,气膜控制、液膜控制;吸收操作的基本概念,典型吸收设备与流程,吸收过程的相平衡关系(溶解度曲线,亨利定律),影响平衡的主要因素;吸收过程的物料衡算,操作线方程,吸收剂的选择及用量的确定,最小溶剂用量的概念;传质单元数及传质单元高度的概念,吸收因子(解吸因子)的概念,理论板与等板高度;低浓吸收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平衡线为直线及曲线两种情况);传质系数的测定、准数与准数关联式;高浓度吸收的特点及计算的主要方程及步骤。
基本公式:
气液平衡:
传质速率:
物料衡算:
吸收剂的用量:
填料层高度:
1.3蒸馏和吸收设备
基本概念:
塔设备的性能参数;板式塔的评价指标,典型塔板的结构特点及分类,塔板上的流体力学特性,气液接触状态,正常与非正常操作情况及调节;板式塔的设计原则;填料的评价指标,填料及填料塔的结构特点,填料塔的流体力学特性,填料塔的设计原则及步骤;板式塔与填料塔的比较,塔设备的选型。
1.4 萃取
基本概念:
萃取原理、分离依据、应用;萃取剂选择;液液萃取相平衡、三角形相图,任意点组成、萃取(余)相与萃取(余)液的关系;临界混溶点、溶解度曲线和联结线;分配系数k、选择性系数β、相平衡方程;
典型萃取设备分类、结构特点与选型,流体力学特性、液泛。
单级萃取计算 物料衡算,杠杆规则,Smin,ymax’
基本公式:
1.5干燥
基本概念:
干燥过程的基本概念,干燥的必要条件,干燥介质的作用;干燥介质的性质与I-H图、独立参数与空气状态点、饱和空气与不饱和空气参数;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对特殊干燥过程热衡算式的简化,干燥过程的热效率与干燥效率;干燥过程的平衡关系,结合水份与非结合水份、平衡水份X*与自由水份的概念,传质方向与限度的确定;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曲线及干燥速率曲线及测定方法,恒速段降速段、临界湿含量XC概念及影响因素,恒定干燥条件下干燥时间的计算。
基本公式:
干燥介质的性质:
物料衡算:
L0=L(1+H) Vs=LνH
热量衡算:
热效率:
干燥速率:
干燥时间:
2基本练习
2.1填空题
1.一般而言,两组分A、B的等摩尔相互扩散体现在在 单元操作中,而A在B中的单向扩散体现在 单元操作中。在传质理论中,有代表性的三个模型分别是: 、 、 。在吸收中的理论分析,当前仍采用 模型作为基础。
2.某低浓度气体吸收过程,已知:相平衡常数为m=1,气膜和液膜的体积吸收系数分别为kya=2×10-4Kmol/(m3s)、kxa=0.4Kmol/(m3s)。则该吸收过程为 膜控制过程。气膜阻力占总阻力的百分数为 ,该气体为 溶气体。
3.压力 ,温度 将有利于吸收过程的进行。吸收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制丝车间201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打算doc.doc
- 制冷原理及设备第3章制冷剂.ppt
- 别为小事痛苦陶宏.ppt
- 力人工挖孔桩技术交底.doc
- 劝学师说总结.ppt
- 制作求职材料求职信2010版.ppt
- 前端网页设计高职高专.ppt
- 力1质点运动学2014.ppt
- 办公室2014年度经营计划新.doc
- 办公室公文流转档案计生岗位责任制和工作标准.doc
- 金融产品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积极适应市场风格,行为金融+机器学习新发现.pdf
- 交运物流2024年度投资策略:转型十字路,峰回路又转(2023120317).pdf
- 建材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板块持续磨底,重点关注需求侧复苏.pdf
- 宏观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之路.pdf
- 光储氢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在春季,需求的非线性增长曙光初现.pdf
- 公用环保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电改持续推进,火电盈利稳定性有望进一步提升.pdf
- 房地产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聚焦三大工程,静待需求修复.pdf
- 保险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资产负债匹配穿越利率周期.pdf
- 政策研究2024年宏观政策与经济形势展望:共识与分歧.pdf
- 有色金属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新旧需求共振&工业原料受限,构筑有色大海星辰.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