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防风中药效用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防风中药效用
刘凤华 (哈尔滨市道里区新发红十字医院 150000)
【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0-0380-02
【摘要】 目的 讨论防风中药效用。方法 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 本品辛温散风,甘缓不峻,微温不燥,为治风通用之药。
【关键词】 防风 中药 效用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防风的根。产于东北、河北、云南、四川等地。春秋季采挖,晒干切片生用或炒炭用。
[处方用名] 防风、青防风、炒防风、防风炭。
[药材特征] 长圆柱形或长圆锥形,下部渐细。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纵皱纹,多数横长皮孔。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环纹上有棕褐色毛状残存叶基。体轻质松,断面不平坦,皮部浅棕色,有裂隙,形成层明显。以条粗状、皮细而紧、无毛头、断面有棕色环、中心色淡黄者为佳。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甘露醇、苦味甙、酚类、多糖及有机酸等。
[药理研究] 1.解热作用:对人工发热家兔,经口服给予防风煎剂浸剂,有明显解热作用,煎剂的作用较浸剂好。
2.抗菌作用:新鲜关防风汁对绿脓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抗菌作用。防风对哥伦比亚SK病毒和羊毛小芽胞癣菌有抑制作用。品种未经鉴定的防风煎剂对溶血性链球菌及痢疾杆菌也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3.抗惊阙作用:防风提取液灌胃小白鼠,具有一定程度的抗电休克作用,抗休克率为60%。
[性味归经] 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功效主治] 发表散风,胜湿止痛。主治外感风寒或风热,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目赤咽痛以及风寒湿痹,关节痠痛、破伤风等。
[临床应用] 1.用于外感表证。本品辛温散风,甘缓不峻,微温不燥,为治风通用之药。故既可用治风寒感冒,常配伍荆芥、羌活、独活等药同用,如荆防败毒散;又可用治风热感冒,常与荆芥、薄荷、连翘、桔梗等药配伍。引外,亦可用治风疹瘙痒,多配伍荆芥、当归、苦参等祛风止痒、活血祛瘀之品,如消风散。
2.用于风寒湿痹。本品既散肌表风邪,又除经络寒湿,止痛功良。故适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痠痛,筋脉挛急者,常与羌活、当归、黄芪、桂枝等配伍,如蠲痹汤。
3.用于破伤风角弓反张,牙关紧闭,抽搐痉挛。本品入脾经,功善疗风,故有祛风解痉之效。
每与天南星、白附子、天麻等配伍,如玉真散。
此外,本品炒炭又能止泻、止血。用于肝郁侮脾,腹痛泄泻,常与白芍、白术、陈皮同用,如痛泻要方。若单用本品研末,尚可用治肠风下血及妇女血崩。
现代报道,可用于:1.慢性腰背及关节痛:由防风、桂枝、牛膝制成的复方防风注射液作穴位注射,每穴0.5~1ml,每日1次,5~7次1疗程。治慢性腰背痛160例,关节痛176例,治愈134例,显效92例,好转97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96%。
2.面神经麻痹:取全蜈蚣2条研细末,用防风30克煎水送服,日1剂,晚饭后服。病程长者加川芎、当归,儿童酌减,药后避风寒。10天为1疗程。治疗26例,痊愈16例,显效6例。好转3例,无效1例。将防风10克研末,以300ml沸水浸泡,每天早晚送服蜈蚣散,同时配合针刺合谷、地仓、迎香、太阳、颊车、下关、翳风等穴。治疗面神经炎38例,治愈36例,无变化2例。
3.寒冷性荨麻疹:防风、荆芥、鹿角霜各15克,黄芪18克,麻黄、炮姜各5克,白芥子、红花各10克,熟地黄、桂枝各12克,炙甘草6克。治疗50例,治愈42例,有效6例,无效2例。
4.扁平疣:防风丸每服10克,每日2次。一般连续服1-3周,若服4周无效即改用他法治疗。观察94例,治愈59例,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86.2%。
5.眼睑痉挛:防风、当归各21克,黄芪、钩藤各15克,羌活12克,川芎、升麻、制南星各9克,苍术、全蝎各6克,薄荷3克。将上药煎浓汁,过滤去渣浓缩成糊,制成膏状,分摊在膏药皮上,使成直径为1.5cm圆盘状和同眼睑大小的条状,凉干备用。使用时将膏药加热,圆盘状贴于患侧四白、丝竹空、阳白穴,条状贴于眼睑,每天用热毛巾敷2次,每次约3分钟,5天换药1次。治疗36例,全部治愈。愈后继续用药1次以巩固疗效。
6.排砷:每日以防风12克,绿豆、红糖各9克,甘草3克,水煎分2次服,1疗程为14天。治疗砷中毒278例,经2个疗程治疗后,50%患者自觉症状减轻或消失,如以尿砷降至正常范围为治愈标准,则治愈率为55.76%,而二巯基丙醇对照组治愈率为21.9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