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脊髓膜炎体会.docVIP

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脊髓膜炎体会.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脊髓膜炎体会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脊髓膜炎体会 张鹤 (黑龙江省鹤岗矿业集团公司总医院富力分院 154104)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8-0269-01 【关键词】 鞘内注药 结核性脑脊髓膜炎 结核性脑脊髓膜炎是结核性脑膜炎中少见的一种类型据文献报导,约有5%-15%的结核性脑膜炎可出现脊髓损害,且后遗症发生高达50%。现将近年收治结核性脑脊髓膜炎4例,在全身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鞘内注药,疗效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性别:女性3例,男性1例。年龄17-45岁。结脑病程1-5月。结核病史:伴肺结核2例。 1.2症状、体征 均有发热及脑膜刺激症;头痛、恶心、呕吐、颈抵抗(+),意识障碍1例,KeminG征(+),一侧Babinsik;氏征(+),踝阵挛(+),双膝反射减弱或消失,腹壁反射(-),面瘫2例。双下肢感觉及运动消失,肌力零,大小便障碍。 1.3 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压力低(100-50mmH 2O),大约20-31滴/分。奎克试验(+),外观深黄色混浊,部分有凝块;蛋白量1000-2000mmg/dl。细胞数50-260/mm 3,氯化物581-700mg/dl,糖10-15mg/d1。涂片抗酸杆菌(-)。 1.4 治疗 1、化学治疗方案;①SM+INH+PAS② SM+INH+EB③SM+INH+RFP 2、治疗初期并用地塞米松或强地松。3、鞘内注药;雷米封25mg,地塞米松2mgl次/周,进行8-16次。 2 疗效 鞘内注药2-3次后,脑脊液呈淡黄色,清亮,蛋白含量明显降低约300-400mg/dl,氯化物,糖量增加,头痛消失,颈软,病理反射(-)双下肢感觉渐恢复。肌力增加,下肢可以缓慢伸屈。 多数于鞘内注药5次以后,脑脊液外观无色清亮,蛋白含量下降到300-100mg/dl,糖、氯化物恢复正常。肌力增加,自行排尿,措拐行走,下肢加强锻炼,可单独行走。半年后复查脑脊液正常。鞘内注药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均无后遗症发生。(出院后继续抗结核药物治疗半年)。 3 讨论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由鼻咽部侵入血循环,最后局限于脑膜与脊髓膜引起脓性病变。主要表现为突起高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瘀斑及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部分患者呈暴发起病,可迅速致死。由于儿童预防接种的普及和成人中未预防接种者的流动性的增加,成年人的发病率有增多趋势。流脑是一种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病情进展快。尤其婴幼儿,若因误诊而延误治疗 ,将危及生命。因此在临床上 ,凡遇到突发高热、头痛、呕吐及脑膜刺激征阳性,尤其是同时见有瘀点、瘀斑的患者,首先要考虑流脑的诊断,对间歇性发热、发冷同时伴瘀斑、瘀点,膝腕关节疼痛患者,应高度警惕慢性脑膜炎球菌败血症的可能,及时做皮肤瘀点、脑脊液革兰氏染色涂片检查,同时还应做脑脊液培养及多次血培养以确诊,并给予积极的治疗,以减少误诊误治,降低患者病死率。 3.1 结核性脑脊髓膜炎的诊断依据: 有确切结脑的临床症状和脑脊液变化:外观深黄,色且混浊,脑压氏,蛋白量明显升高(1000-2200mg/a1),细胞数不高或轻度升高,呈蛋白细胞分离现象,糖和氯化物降低。在结核治疗过程中或未经抗结核药物治疗早期,突然出现双下肢肌力减退,感觉消失,运动及大小便障碍。脑内、外有结核病灶。经抗结核药物治疗,体温恢复正常,结核中毒症状消失。 3.2 结核急性期浆液渗出性炎性改变明显,主要在脑底,在脑底部有浆液纤维等性渗出物,未经抗结???药物治疗或治疗不规则,渗出物粘连增厚,易引起颅后窝及脑底或蛛网膜下腔广泛粘连,导致椎管梗阻。除脑膜刺激症外,合并脊髓和脊神经受损,表现截瘫及大小便障碍。 3.3 结核性脑脊髓膜炎发生在结脑治疗过程中,因确诊和化疗较晚或不规则有关。 3.4鞘内注药:结脑在抗结核药物治疗中疗效不著,病情加重,脑脊液蛋白量较高,且有脊髓蛛网膜炎导致梗管梗阻时,可加用鞘内注药,椎管阻塞明显改善,蛋白量下降明显,加速临床症状消失。脑脊液主要成份的恢复,有助于提高结核性脑脊髓膜炎治疗率,减少或避免后遗症发生。鞘内注药必须掌握穿刺操作技术规范。 参 考 文 献 [1]武俊平,吴琦.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5,25(1):49. [2]王玉玲.重症顽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