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弦乐器 - 台北市立大学数位学习系统.pptVIP

弓弦乐器 - 台北市立大学数位学习系统.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弓弦乐器 - 台北市立大学数位学习系统

弓絃樂器 組員:蘇泳芝 吳雨儒 葉福芯 黃鈺雯 洪瑜珮 發音方式 1.弓弦樂器,又稱擦弦樂器 2.以塗有松香的馬尾琴弓來摩擦琴弦以產生 音響,另外也可以用撥奏的方法來演奏 3.可以運用分弓、連弓、跳弓、斷弓、飛躍斷弓、撞弓和擊弓等特殊弓法,及弱音器來改變本來的音色。 弓絃樂器歷史 大約三百五十年以前,在複音音樂沒落之前,主調音樂已經逐漸抬頭。這種改變需要有更佳的音色配合,這是中古絃樂器所無法勝任的,因此提琴族在大合奏中取代其原有的地位。歸納起來說,有三個重大的理由: 1.小提琴、中音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都適合於表現情緒的變化,且反應靈敏的樂器,音色變化可謂細微和巧妙到極點 2.這四種樂器的音色有互補的作用,且是可以調和其他樂的樂器 3.弓絃可讓演奏出來的聲音悠揚而且持續,並幫助演奏者,控制音色的強度。 小提琴 各國名稱 義大利文:violino 英文:violin 拉丁文:vitae 法文:violon 德文:Violine 縮寫:Vn. 小提琴的歷史 最早出現的弓弦樂器可能出自中亞,並逐漸傳播到中國、印度和中東。 小提琴最早出現於16世紀早期的義大利北部威尼斯,熱那亞等港口。它在義大利文中稱為「violino」,意為「小的中提琴」。最早期的小提琴,除了一些文藝作品中有所反映之外,沒有保存至今的實物。早期很多小提琴只有三條弦,由此推斷,很可能是源自 中世紀三弦琴(Rebec),這種琴自10世紀開始出現並被使用,它自身源於阿拉伯的雷貝琴(Rebab)。 Rebec 小提琴歷史 小提琴的存在可遠溯至西元1550年,至於何時成為有地位的樂器,則要追溯至1600年左右了,當時它第一次以標準的姿態出現在義大利的歌劇交響樂團裏。到了1626年,法王路易十三在宮中組織交響樂團,小提琴的地位因而再提高,自盧利以後,它的聲譽更為卓著。 最古老的4弦小提琴是由著名的安德雷亞·阿瑪蒂(Andrea Amati)應美第奇家族之請製作於1555年。 魯特琴 十六至十八世紀著名的製琴師 阿瑪蒂家族(義大利):1.安德雷亞·阿瑪蒂(1500-1577) 2.安東尼奧·阿瑪蒂(1540-1607) 3.基羅拉摩·阿瑪蒂 I (1550-1630) 4.吉羅拉莫·阿瑪蒂 II (1649-1740) 5.尼科洛·阿瑪蒂 (1596-1684) 瓜奈里家族 (義大利):1.安德雷亞·瓜奈里 (1626-1698) 曼圖阿(義大利北部城市) :1.皮埃特羅·瓜奈里 (1655-1720) 2.朱塞佩·瓜奈里 (1666-1739) 威尼斯的: 1.皮埃特羅·瓜奈里 (1695-1762) 2.朱塞佩·瓜奈里·德爾·傑素(Giuseppe Guarneri del Gesu)(1698-1744) 斯特拉迪瓦里(Stradivari)家族(義大利克雷莫納)。 雅各·史坦納(Jacob Stainer)(1617-1683)(蒂羅爾地區) 小提琴的結構 結構圖 小提琴有琴頭、琴頸、指板和琴身幾個主要部位。琴身是一個上過漆、光滑、中空的木制共鳴箱,包括面板、背板、側板。面板是楓木,背板、側板和琴頭是雲杉,指板是木質堅硬的烏木,四條弦緊繃在琴頸上。這種曲線優美的設計,並不只是徒具裝飾的功能,其大小的比例完全是依據聲學所設計的。 音域與把位 小提琴有四根弦,從細到粗的定音依次是 E、A、D、G。 每根空弦都能在不同的把位上奏出完整的音列;每根空弦能奏出的音域都在兩個八度左右。 音色 小提琴屬於弓弦樂器,是現代管弦樂團弦樂組中最重要的樂器。小提琴主要的特點在於其輝煌的聲音、高度的演奏技巧和豐富、廣泛的表現力。 E弦 在低音域(低把位)表情較為豐富,尤其與其他樂器一起演奏時可感受出來,在高音域有非常明亮即細緻精巧的聲音,如果柔軟的控制震動,聲音的清明性就會較凸顯。以上的特質容易產生音質單薄,刺耳,在高音(高把位)不容易發聲的窘況,尤其在泛音的表現上更為顯著。 A弦 柔軟的親和力和明亮輕快的音色,有較強烈低音,在高音部份變得較弱較柔,如果樂章裡要求較柔軟又有表情的音質,演奏A弦比演奏E弦來的效果好。這根弦是最容易產生的弦,在是產生鼻音的原因。 D弦 這是根表情最豐富的弦,但聲音的焦距濃度色彩很難控制,在製作上稍有誤差聲音很容易蒙上一層霧水。這條弦和G弦比起來給人安靜祥和的氣氛,有些宗教的味道,如果說得露骨些,好像琴的魂魄就寄託在這裡。 這條弦很容易流於沈悶,雖然是比G弦高五度的D弦但常帶著低音弦的包袱,如果它擁有A弦的氣味就會比較典雅精緻。 G弦 厚重是這條弦的特質,有些些的冷調,利用聲音的力量和深幽闡釋內斂的曲風是這根弦最拿手的。在低音域時非常幽暗沈重的讓人透不過氣來,在高音域有較

文档评论(0)

yanchu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