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的喻义及其文化内涵.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鹿的喻义及其文化内涵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鹿的喻义及其文化内涵 湖北襄阳市第46中学 441000 中学语文课本中出现过许多与鹿有关的成语和课文,如“鹿死谁手”、“逐鹿中原”;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三味书屋”匾下画鹿的记载;曹操《短歌行》中写道“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仙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句子;“诗佛”王维赋有《鹿柴》诗;苏轼《前亦壁赋》有“渔樵于江海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等等。这说明鹿一定与中国文化有深远关系。 为此,我在备课中收集相关资料,对鹿的喻义及其文化内涵作了些许探讨,撰成此文,以有补于人们对鹿的认识。 一、以鹿喻帝位的理据 鹿比喻政权或帝位,一般认为语本《史记middot;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鹿怎么会和政权联系在一起呢?大致有以下五种看法: 1.双关。 杨树达先生云:“余谓鹿、禄同音,此以鹿双关为禄也。” 2.鹿与帝王有相关联系。 上古时候,鹿成群生活在大江南北的山林、草原和沼泽地,有的还被喂养在“鹿苑”中供帝王打猎和观赏用,鹿与帝王有了联系。狩猎又是古人打仗的演习,于是逐鹿与夺权联系上了。鹿到汉代就逐渐稀少了,“逐鹿”一语遂由实变虚,成了夺权的喻体。 3.基于天人感应的相似隐喻。 雄鹿角竟然在冬至时脱落,开春后又能迅速重生,与天象的大地回春紧密联系。 统治者从长期的观赏和狩猎中领悟到这种神秘的自然力,从而产生了以鹿象征皇权的强大力量的思想,认为是天人感应的结果。 4.基于获鹿之多少与权力之大小的相关性。 鹿成为狩猎的重要对象,鹿善跑,捕获不易,故逐得者可显示本领高强,受到尊敬,反映出地位的高下与财产的多寡,确立权力的大小。遂以逐鹿为争夺权力、争夺天下的比喻,“逐鹿中原”、“鹿死谁手”之说当源于此。 5.鹿与龙的相关性。 《艺文类聚》卷95引《列仙传》有记载:雄鹿生有枝角,形似龙角。鹿和有天子象征的龙联系在一起,使它超越了普通的动物而具有神秘色彩。 我们觉得,鹿的体形优雅,性情温顺,一雄多雌,鹿角能脱而复生,因此被人们视为生命力的象征。《小雅middot;小牟》中鹿与雉、鸦出现,这说明鹿意象在上古尤其是在狩猎经济为主的时代就已存在,进而产生了鹿的崇拜,并视鹿为本部落的图腾。早在仰韶文化时期,鹿纹便与鸟纹、鱼纹和蛙纹合称为四大图腾形象。可见,以鹿喻帝位当是生殖崇拜的孑遗。 二、鹿与民俗文化 中国是鹿文化最悠久的国家。在古代,鹿文化主要表现在饮食、观赏、驯养、狩猎、医药等民俗生活方面。 古人很早就知道驯鹿拉车。《南史middot;东夷扶桑国传》载:“有马车、牛车、鹿车,国人养鹿,如中国畜牛……” 麋鹿的性情温和善良,易猎取,它的皮、肉、骨、角(茸)、胎都富有利用价值,古代先民对此早有认识,在汉代就有“鹿身百宝”之说,表明当时人们已懂得了鹿血能强身壮体的道理。 麋鹿与原始稻作农业也有密切关系。西晋张华《博物志》的描述,表明古代农民曾利用麋鹿踩踏过的烂糊泥土直接播种稻种。 鹿在民间是吉祥的象征。《祥验记》:“鹿者,禄也。”这是升官发财之吉兆(福“禄”喜寿)。宅园门楼上雕镂的“十鹿”取其谐音即“食禄”,雕梁画栋上尚有鹿衔灵芝图、寿星骑鹿图等。 三、鹿与宗教文化 1.鹿与儒家文化。 鹿是帝王仁德的象征。“鹿爱其类”。汉陆贾《新语》:“鹿鸣以仁求其群。”在儒家文化中,白鹿的隐现常常被附会为检验帝王德政的好坏和上天意志的表征。儒家圣君周文王的灵囿中就畜养着母鹿。《大雅middot;灵台》:“麀鹿攸伏,麀鹿濯濯。”“鹿鸣”是读书人的精神支柱。唐代州县长官宴请考官、学政及同年中举诸生,“鹿鸣”一词遂有科举及第、科场得意之意。 2.鹿与道家文化。 在道教中鹿是仙人的坐骑,古代传说中仙人多乘鹿,故鹿又被称为仙兽。李白钟情于道家,《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句子。鹿幽居山林,逐食良草,恬淡、清净,安于自然,与古代的幽人隐士精神相契,古人遂常以麋鹿之情比喻隐逸之情。在服饰上,古代隐士常常有戴鹿巾、鹿皮冠,着鹿皮做的衣服的习惯做法。后以“鹿衣牧世”比喻某人虽为隐居在世,但其高洁的德行仍能影响天下。 3.鹿与佛家文化。 鹿是温和的动物,代表慈悲、友谊,故鹿在佛教中占有重要地位。《太子瑞应本起经》卷上云:悉达多太子入山修道时,遇到两位猎人,遂自忖:既已弃家,则不宜如凡夫被服宝衣,犹存??望。故脱去宝裘,而向猎人买鹿皮衣,并披着离去。 总之,鹿与中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鹿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