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走向“战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好莱坞走向“战争”   2007年,好莱坞打破陈规,在战争肆虐之际拍反战影片,交织文化反思。      好莱坞反战年      34岁的马修?卡纳汉是个好莱坞编剧。两年前有一天,他正在家看电视,无意中看到新闻说,5个美国士兵在伊拉克阵亡。别人在前线流血,自己却在家发呆,这让卡纳汉觉得,为什么美国会陷入这场毫无意义的战争之中,自己就是最好的注脚。“我们只关心自己,没人关心国家命运。现在该是改变一下的时候了。”   于是《狮入羊口》应运而生。2007年,剧本被著名影人罗伯特?雷德福看中,成了他沉寂多年后的导演复出之作,他甚至请来两位大明星汤姆?克鲁斯和梅丽尔?斯特里普助阵,可见对影片的重视。片中,汤姆?克鲁斯扮演的国会议员对政治和反恐政策高谈阔论,斯特里普扮演资深记者和议员唱反调,对政客及其反恐新策略提出质疑。   像《狮入羊口》这样高举反战旗帜的好莱坞主流影片,2007年超过了10部,有人因此称2007年是好莱坞的反战年。这些影片多数由大公司投资,大明星主演,大导演执导,主题则不约而同集中在了美国的反恐战争以及国家政策上。      奥斯卡最佳影片《撞车》的导演保罗?哈吉斯的新片《决战以拉谷》,讲述一个从伊拉克战场回来的士兵,却在和平中迷失了自我的故事;黑人影帝杰米?福克斯主演的动作片《沙漠帝国》说的是沙特阿拉伯发生了针对美国人的恐怖袭击,几个联邦调查局探员去破案,结果深陷困境,影片探讨的是东西方文化冲突与恐怖主义的关系;《引渡疑云》则关注起美国政府在“9?11”之后实行的一项“特殊引渡”政策:即任何“假设”对国民安全造成威胁的外裔公民,都会被带到隐蔽的海外监狱进行关押和审讯。奥斯卡影后瑞茜?威瑟斯彭扮演一名生化工程师的妻子,丈夫因为埃及身份被“特殊引渡”;《荣耀已逝》中,男主角的妻子在伊拉克前线阵亡,他带着两个女儿面对渺茫的未来和未知的生活踏上旅程。这个故事构架很像奥利弗?斯通的《生于七月四日》――避开对战争的描写,将重点放在战争的后果,特别是战争对美国社会、家庭及个人的影响上。   最具争议的电影是惊悚大师布赖恩?德?帕尔玛的《节选修订》。第一次想到拍《节选修订》,是帕尔玛读到了一则关于美军士兵在伊拉克奸杀14岁女学生,之后屠杀她全家的新闻报道。影片中所有素材包括人物、事件及照片,都是帕尔玛从网上一点点收集来的,后来他把这些被美国主流媒体筛选隐去的内容逐一在电影里做了还原。帕尔玛说这是一个美国人不会在电视或者报纸上看到的真实故事。“如果想了解战争,想知道真相,去看前线士兵的博客,那是最真实的战争记录。”      打破陈规      媒体评论说,好莱坞这股反战风潮看似毫无征兆,其实早有“预谋”:制片公司靠暑期大片赚了大把银子之后,大多会在年终推出文艺片或者严肃之作,目的就是为了拿奖,这是个惯例。只是今年大家都选择了相同的主题。虽然好莱坞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来抚平“9?11”所带来的创伤,但当对战争影响的反思在整个国家蔓延,作为流行文化先锋的好莱坞立刻敏锐地感受到并做出回应――他们一下抛出了不下10部反思战争的电影:《决战以拉谷》《沙漠帝国》《引渡疑云》《节选修订》《查理?威尔森之战》《荣耀已逝》,还包括前两年斯皮尔伯格的《慕尼黑》以及《CIA实录》《锅盖头》等。   这在过去并不多见,而且背离了好莱坞的传统。好莱坞以前很少在战争进行之际就大量拍摄反思战争的影片。二战期间,除了为美军歌功颂德,几乎没有其他视角的战争片,越战时期也是如此。直到战争结束多年后,好莱坞才拾起勇气拍摄了一批立意鲜明的越战片:《猎鹿人》《归来》《野战排》《现代启示录》《全金属外壳》《生于七月四日》……拍完“越战三部曲”之后,奥利弗?斯通说:“我在热带丛林里发现了一个从未认识到的美国,这是我惟一的社会课。”这句话对于今天的美国人而言,依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芒,惟一改变的是孕育真理的地方从热带丛林变成了中东沙漠。      2003年,好莱坞曾掀起过一次反战高潮,很多影人参加了纽约25万人的示威游行。著名反战人士苏珊?萨兰登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方,举着写有“给和平一次机会”的标语。她说:“向伊拉克投下炸弹不是保护我们国家和平的办法。”在好莱坞大本营洛杉矶,示威群众由马丁?辛率领,从好莱坞著名的星光大道游行至日落大街,标语牌上写着“友爱,不要战争”。曾在《现代启示录》中扮演美军士兵的马丁?辛早在2002年就曾发出一封演艺人士的公开信,希望政府避免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他的反战观点透着好莱坞式的天真:“我认为一定有人想萨达姆的头想疯了。”不过,这些只是个别明星的反战表达,作为一个整体,好莱坞还是保持着沉默。直到2007年,大批编剧、导演、演员,甚至片商纷纷打破沉默,表达强烈的反战情绪。这是好莱坞反战风潮的一个变化。   另一个变化则与美国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