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生物氧化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6章 生物氧化PPT

(一)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 NAD+→ Ⅰ → CoQ → Ⅲ →Cytc→ Ⅳ →O Ⅱ → CoQ → Ⅲ →Cytc→ Ⅳ →O 2.5 1.5 呼吸链的组成 ATP数目 Cytc→ Ⅳ →O Ⅰ Ⅲ 1 Ⅳ (二)氧化磷酸化偶联的机制 化学渗透假说:复合体Ⅰ、Ⅲ、Ⅳ均有在传递电子的同时偶联把质子从基质穿过内膜泵出到膜间隙的功能,使基质成为负电性空间,膜间隙成为正电性空间,形成化学梯度,蕴藏着化学势能,当质子回流到基质时释放能量合成ATP 线粒体内膜 基质侧 胞浆侧 Ⅳ Ⅰ Ⅲ NADH+H+ Q Ⅱ FADH2 H2O cytc 4H+ 2H+ 4H+ 化学渗透假说:复合体Ⅰ、Ⅲ、Ⅳ均有在传递电子的同时偶联把质子从基质穿过内膜泵出到膜间隙的功能,使基质成为负电性空间,膜间隙成为正电性空间,形成化学梯度,蕴藏着化学势能,当质子回流到基质时释放能量合成ATP 基质 内膜 膜间隙 H+ H+ ++++++ - - - - - - H+ H+ 能量 ATP合酶(复合体V) ADP ATP ATP合酶 (三)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 1.ADP的调节作用(最主要): ADP/ATP比值升高,氧化磷酸化增快。下降,则减慢。调节关键物质是ADP。 2. 甲状腺激素: (1)活化钠泵,分解ATP (2)诱导解偶联蛋白合成,使氧化正常进行(产能),但不能磷酸化(ATP↓),增快氧化磷酸化,其能量以热能散失。 3. 呼吸链抑制剂(抑制电子传递): ① 鱼藤酮、粉蝶霉素A、异戊巴比妥等:抑制复合体I递电子 ② 抗霉素A、二巯基丙醇:阻断复合体Ⅲ递电子。 ③CO、氰化物(CN-、N3-、H2S):抑制复合体Ⅳ即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 aa3递电子。是常见的细胞窒息病因 4. 解偶联剂:使氧化与磷酸化偶联过程脱离 ① 2,4-二硝基酚(DNP)、双香豆素等:在膜间隙结合质子、穿内膜入基质后释出质子 基质 内膜 膜间隙 H+ H+ H+ ++++++ - - - - - - 能量 DNP DNP ②解偶联蛋白-1(UCP-1,也称产热素):存在于棕色脂肪组织线粒体内膜,可被游离脂肪酸激活,将膜间隙质子转运到基质。产生的热能可维持体温,新生儿缺乏导致新生儿硬肿症 基质 内膜 膜间隙 H+ H+ 不给ATP合酶,而以热能形式散失 H+ ++++++ - - - - - - H+ H+ 能量 5. 氧化磷酸化抑制剂: 寡霉素:抑制ATP合酶阻止质子回流,从而抑制ATP的生成,同时大量的H+又抑制了氧化呼吸链。 基质 内膜 膜间隙 H+ H+ ++++++ - - - - - - H+ H+ ATP合酶 线粒体DNA(mtDNA)是人和动物细胞中唯一核外DNA,为封闭的双链环状结构,可表达13种参与构成复合体和ATP合酶部分亚基的蛋白质。若mtDNA突变或大片段丢失,皆可使氧化磷酸化下降,因其无损伤修复机制,甚至导致线粒体衰老、疾病或细胞凋亡。 人mtDNA为母性遗传(卵子含几十万mtDNA ,而精子中仅含几百个),故有家族性。 6.线粒体DNA突变的影响: 机体内的能量大约有40%是以化学能形式储存于一些特殊的有机磷酸化合物中——ATP是体内能量生成、储存、转移和直接利用的最重要形式,体内还存在其他高能化合物。 三、ATP ~ ~ 其他高能化合物 磷氧键型: 1,3-二磷酸甘油酸、磷酸烯醇式丙 酮酸、 ATP 等 氮磷键型:磷酸肌酸(CP)、磷酸精氨酸 硫酯键型:酰基辅酶A、3′-磷酸腺苷5′-磷酸硫酸 甲硫键型:S-腺苷甲硫氨酸(SAM ) ADP ATP 磷酸肌酸(CP)是能量的一种储存形式 不能被直接利用 COOH CH2 H3C—N NH NH2 C COOH CH2 H3C—N NH NH— C P 肌酸 磷酸肌酸 由其对脑和肌肉意义重大 ADP ATP 氧化磷酸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 ~Pi 肌酸 磷酸 肌酸 ~Pi 转变为GTP、UTP等 机械能(肌肉收缩等) 渗透能(物质主动转运) 化学能(合成代谢) 电能(生物电) 热能(维持体温) 生物体内能量的储存和利用都是以ATP为中心 四、通过线粒体内膜的物质转运 线粒体是生物氧化最主要的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95%来源于此,被喻为“动力工厂”。 线粒体外膜通透性远远大于内膜,所以内膜上有几种特异的转运载体。 例:腺苷酸载体 基质 内膜 膜间隙 腺苷酸载体 ATP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