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诊断酶学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诊断酶学PPT

(五)部分分析前因素对酶活性测定的干扰 1. 溶血 部分酶在红细胞膜或红细胞内的浓度远高于细胞外(如乳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己糖激酶等),少量血细胞的破坏就可能引起血清中酶明显升高。 2. 抗凝剂 草酸盐、柠檬酸盐和EDTA等抗凝剂为金属螯合剂,可抑制需Ca2+的AMY,也可抑制需Mg2+的CK和5’-NT; 草酸盐既可与丙酮酸或乳酸发生竞争性抑制,又能与LD及NADH或NAD+形成复合物,从而抑制催化的还原或氧化反应。 柠檬酸盐、草酸盐对CP、ChE均有抑制作用。 3. 标本储存温度 大部分酶在低温中可稳定较长时间,标本如在离体后不能及时测定,应及时分离血清或血浆并置冰箱冷藏。 酶 室温(25℃) 冷藏(0~4℃) 冰冻(-25℃) LD 1周 1~3d§ 1~3d§ ?-GT 2d 1周 1月 ALD 2d 2d 不稳定* ALT 2d 5d 不稳定* AST 3d 1周 1月 CK 1周 1周 1月 ChE 1周 1周 1周 ALP 2~3d 2~3d 1月 ACP 4h※ 3d# 3d# -NT 24h 1周 3月 AMY 1月 7月 2月 LPS 1周 3周 3周 LAP 1周 1周 1周 不同贮存温度时体液酶的稳定性(活性变化小于10%) *酶不耐融化;§与同工酶类型有关;※标本未酸化;#标本加枸橼酸或醋酸至pH 5 (六)酶活性浓度的单位 1.酶活性单位 (1)惯用单位 (2)国际单位 (3)Katal单位 1979年国际生化协会为了使酶活性单位与国际单位 制(SI)的反应速率相一致,推荐用Katal单位(也称催量,可简写为Kat)。即在规定条件下,每s时间内催化转化1摩尔底物的酶量,1katal=1mol·s-1。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制中的酶催化活性单位为katal,其对血清中酶量而言显然过大,故常用单位为μkatal或 nkatal。1katal=60×106U,1U=1μmol·min-1=16.67nmol·s-1=16.67nkatal。 2.酶活性浓度单位 临床上测定的不是酶的绝对量而是浓度。酶活性浓度以每单位体积所含的酶活性单位数表示。 (1)表示方法 目前在临床化学中,各国学者几乎都习惯用U/L来表示体液中酶催化浓度。1U/L=16.67nkatal/L。 (2)酶活性浓度单位的计算 用连续监测法进行酶活性测定时,不需作标准管或标准曲线,根据摩尔吸光系数很容易进行酶活性浓度的计算。摩尔吸光系数(ε)的定义为:在特定条件下,一定波长的光,光径为1.00cm时,通过所含吸光物质的浓度为1.00 mol/L时的吸光度。 如用连续监测法测定在线性范围内每分钟吸光度的变化(?A/min),以U/L表示酶活性浓度时,则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V—反应体系体积(ml) ε—摩尔吸光系数(cm2·mol-1) v—样品量(ml) L —比色杯光径(cm) △A—吸光度变化 106 —将mol换算成μmol 3.参考区间和正常上限倍数的应用 (1)参考区间 由于临床实验室进行酶学测定时所选仪器、试剂和方法不同,加之生物学变异等对酶活性影响,常常导致实验室之间所得参考区间差别甚远,应根据各自情况对各种酶建立自己的参考区间。表5-4列举了几种临床常用酶的成人参考区间。 (2)正常上限倍数的应用 正常上限倍数是指把酶测定值转换为正常上限值的倍数。在分析酶学报告时,除传统测定的报告方式(U/L)外,也提倡用正常上限(upper limits of normal, ULN)倍数作为酶活性浓度的表示法。 临床常用血清酶的测定方法与参考区间(37℃) *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参考方法; #实际为拟胆碱酯酶(PChE) 酶 方法 参考区间 ALT 连续监测法 底物中含磷酸吡哆醛 底物中不含磷酸吡哆醛 男:≤45U/L;女:≤34U/L* 5~40U/L AST 连续监测法 底物中含磷酸吡哆醛 底物中不含磷酸吡哆醛 男:≤35U/L;女:≤33U/L* 8~40U/L ALP 连续监测法(磷酸对硝基苯酚法) 1~12岁<500U/L; 男:12~15岁<750U/L, >25岁40~150U/L; 女:>15岁40~150U/L ACP 比色法(磷酸麝香草酚法) 0.5~1.9U/L LD 连续监测法 L→P,即LD-L法 P→L,即LD-P法 ≤252U/L* 200~380U/L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