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梅兰芳与谭鑫培.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梅兰芳与谭鑫培   电影《梅兰芳》中,有一段梅兰芳与“十三燕”打对台的情节,这位“十三燕”的原型就是“伶界大王”谭鑫培。应该承认,这段戏写得十分抓人,两位演员演得也好。   不过,稍加推敲,我觉得问题不少。   首先,其实并无梅兰芳与谭鑫培公开打对台之事。其次,电影将梅、谭对台作为一场京剧创新与保守的“PK”,也不妥当,因为谭本人就是一位艺术革新家。其三,包括京剧艺术在内的文化的发展,是一种长期的积累、积淀,绝非靠新一代人打败前一代人、颠覆经典来实现的,而是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不断向前发展的成果。   我们不妨了解一下梅兰芳与他的前辈――谭鑫培之间的关系和交往。   梅家与谭鑫培家的渊源很深,关系非比寻常。梅兰芳的祖父梅巧玲,原籍江苏泰州,11岁时入苏州福盛班学艺,先从杨三喜习昆曲,后跟罗巧福学皮黄。他天资聪明,学艺认真,不久便成为四喜班中的主要旦角演员,并移居北京。梅巧玲戏路很宽,青衣花旦兼擅,扮相丰艳秀美,演技唱做俱佳,是清朝同光年间成名最早、声誉最隆的京剧旦角,又是一位旦角改革先驱者。梅巧玲为人正直,办事公道,掌管四喜班多年,管理井然,德艺均为同行所重。   梅巧玲与谭鑫培同为“同光十三绝”中的名伶,且曾同在四喜班从艺。   谭鑫培本名金福,湖北江夏(今武昌)人。其父谭志道先学汉戏,后改京剧,应工老旦,因声狭音亢如“叫天子”(云雀),时人称之为“谭叫天”,由此,谭鑫培也曾取艺名“叫天”。谭鑫培幼年入北京金奎科班,习武生和老生。出科后措三庆班,先后拜程长庚、余三胜为师。程长庚去世后,谭鑫培改搭四喜班唱老生。光绪十六年(1890),他被选为内廷供奉。1907年独踞京华剧坛,被誉为“伶界大王”。   谭鑫培的唱腔,是在余三胜、王九龄等人唱腔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他改变以往直腔直调、高音大嗓的情况,创造了花腔和巧腔,追求刚柔相济,声情并茂。谭鑫培的嗓音虽不十分饱满,却是运用自如,有“云遮月”的美名。他的唱腔悠扬婉转,饶有韵味,略带伤感。表演方面,谭鑫培注重唱做结合以刻画人物,戏与技紧密相联。他擅演剧目很多,著名的有《李陵碑》,《空城计》、《定军山》、《汾河湾》等。   老生行当的流派在京剧史上出现得较早,最初以地域加以区分,如程长庚的徽派、余三胜的汉派、张二奎的京派。到了谭鑫培,情况为之一变。他综合前三杰的精华,将京剧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发展到一个新高峰,创立了以个人风格为标志的谭派艺术,成为一代宗师。谭派的影响极大,当时的京剧界就有“无腔不学谭”之说,后来不少京剧老生流派都出自谭门。梅巧玲本人就十分捧谭派。   梅兰芳的伯父、京剧琴师梅雨田长期为谭鑫培操琴。他与鼓师李奎林被誉为谭鑫培的左辅右弼,而谭鑫培、梅雨田、李奎林合作,人称“三绝”。梅雨田并能吹笛和司鼓,为“六场通透”的能手。   这样算来,梅兰芳应是谭鑫培的孙儿辈了。   梅兰芳7岁学戏,10岁登台,12岁入喜连成科班带艺措班。在此期间,梅兰芳观摩了众多前辈名家的演出,其中就有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汪笑侬、刘鸿声、王凤卿、余紫云、陈德森、王瑶卿、路三宝、杨小楼、何桂山、金秀山等,其中他最仰慕、最迷恋的,正是谭鑫培。1907年梅兰芳12岁时,谭鑫培就被誉为“伶界大王”,其演艺已达到炉火纯青之境,大红大紫。   梅兰芳初看老谭的戏时,常有一种特殊的感想。当时扮演老生的演员,大多身材魁梧、嗓音宏亮,唯有老谭的身材比较瘦削,嗓音细腻悠扬,给人别具一格的感觉。那天,梅兰芳看老谭与金秀山合演《捉放曹》,“曹操”出场唱完一句,接着老谭扮的陈宫接唱“路上行人马蹄忙”。梅兰芳站在池子后排的边上,没怎么听清楚。“陈宫”与“吕伯奢”在草堂里的唱腔和对白也没太使劲,梅兰芳听着不免有点失望。可戏演到曹操拔剑杀家那一场,“陈宫”就大不相同,只见他的表情丰富、深刻,那双眼睛炯炯有神,将全场观众的心和眼紧紧摄住了。接下来就一路地精彩下去,直唱到“宿店”大段[二黄]:“一轮明月照窗下,陈宫心中乱如麻……”声腔回荡抑扬,愈唱愈高,如同月出云岫,老谭通过唱腔和脸部表情,把陈宫的怨愤悔恨表达得淋漓尽致。此时,整个戏园静得一点声息都没有,哪怕掉下一根针在地上都能听得清楚。老谭出神入化的演艺,令梅兰芳深深折服。   此外,还有几位陪老谭演唱的前辈如黄润甫、金秀山等,也都是梅兰芳最喜欢的。   梅兰芳离开喜连成科班后,改搭鸣盛和班和双庆班,勤学苦练,技艺日进。1911年北京评选“菊榜”,梅兰芳荣膺“探花”。他后又从师王瑶卿,逐渐崭露头角。尤其让梅兰芳感到幸运的是,他居然获得了与自己的偶像――谭鑫培同台演出的机会。   最初与老谭同台,是演一次义务戏。民国初年,田际云、余玉琴等发起组织“正乐育化会”以取代原来的精忠庙,由谭鑫培任会长,田际云任副会长。为给该会附属的育化小学筹建筹款,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