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英国婆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的英国婆婆   做梦也没有想到,我会有个英国婆婆。   中国婆媳关系,不说也罢。想想看,旧时候,有几个儿媳妇不受气的?有几个婆婆不是从儿媳熬过来的?熬到了头,就有权颐指气使了,于是就有“千年的媳妇熬成婆”之说。新社会妇女翻了身,婆媳关系却由于历史的原因,埋下了不太好的伏笔。   西方社会有没有婆媳矛盾的历史?肯定有。你去翻看文学作品或者历史书,就会找出点眉目来。但由于西方妇女解放早,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不信,你看巴金的《家》、《春》、《秋》里,那些梅表姐或者琴姑娘或者淑英淑华表妹们,不都在羡慕着学习着西方妇女的自由恋爱和自由组合家庭的权利与行动吗?所以,西方婆媳关系如果说有微妙之处,那也是人与人之间本身就有的。   我在西方住久了,常听妇女们说的倒不是婆婆不好,相反,她们说她们与婆婆的关系倒胜过与自己母亲的关系。这就叫人纳闷儿了不是?   你要说了:没良心哪!那是你妈,亲娘啊!可是,西方人18岁之后甭管男女都得走出家门,不再靠父母抚养,所以,与母亲的脐带剪得早而彻底,干脆没有在家靠父母之说,谁那样,谁被人嘲笑。因此,亲情虽然有,但是不再带有过多的经济往来,与父母就是平等的关系了。结了婚,和婆婆自然就更是平等关系了。而婆婆呢,本身就是在同样平等状况里过渡到婆婆位置的,所以,更明白儿媳的事情是不可以也不应该干涉的。即使她明明知道你做得不那么有道理,最多只让你自己去尝试,然后给你一个妥当的建议。   我的英国婆婆叫海尔默,是职业妇女,在罗切斯特市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我没结婚时,她已经通过她儿子,也就是我的丈夫知道了我。据我丈夫说,她立即就表示了喜欢。当然,这里就有亲情在作怪:儿子喜欢的,当妈的也无原则喜欢。还没有过门儿,我就收到了未来婆婆送的生日礼物:一枚美丽的胸针和一瓶香奈儿润肤露。   但是,并不是所有英国女人都能如此。有不喜欢外国人做儿媳妇的婆婆,那绝对是顽固和保守的那种人,但是这在英国不多,更多的是隔辈人,比如祖母对孙媳妇。我认识一个阿根廷女子,她嫁给了英国小伙,小伙的妈妈乐得合不上嘴,外祖母却拒绝参加婚礼。另一个英国朋友娶了非洲黑人女孩做太太,结果,祖母声明断绝与孙子的关系。我婆婆可不是这样,我丈夫的外祖父母也不是这样。他们都是开明开放并且宽容的西方人,他们敞开双臂欢迎我走进家门。婆婆的圈子更是开放的文化圈子,她们中有画家,有业余歌唱家,有医生,有空中小姐。她们热爱艺术,欣赏不同的文化,并且常常走出国门见识国外风光。其中一个人的儿媳是匈牙利人,另一个人的儿媳是马来西亚人,还有一个人的儿媳是加纳人,再就是我婆婆,儿媳是中国人。   婆婆的圈子有个习惯,谁家娶了儿媳妇,都会被介绍给每一个朋友。而且还没等你认识那些人,你的名字和你的事就已经被她们所熟知了。记得刚结婚不久,我和丈夫从汉堡回不来梅父母家过圣诞节。婆婆盛情款待我们,她做最拿手的英国菜,烤了十分美味的蛋糕,还把我们要住的睡房安排得舒适而优雅。过了几天,婆婆对我说,她的朋友要聚会了,想带我去认识认识。于是,在婆婆带领下,我们来到画家安娜的家。果真,那里聚集了十几位妇女。奇怪的是,所有的人都叫着我的名字,热情握手,有的干脆把我搂过去。她们的举动立即就让我纠正了关于英国人一向保守、古板,不轻易热情的说法。   婆婆海尔默是我所见到的最有审美水平的人。她家房子的布置、装饰以及花园里植物的安排和搭配,都让人赏心悦目,叹为观止。因为同样对颜色有自己的看法,并且我们常常一拍即合,所以,婆婆有了什么对家居的新设想,都会和我商讨商讨。我呢,家里要装新窗帘,花园里要设一个石头垒成的小岛,也都说给婆婆听。她一股脑儿地说好,并且答应下次再来我家要给我带上什么什么装饰品。想来极有趣,每次访问对方,总有互送的小礼物。她送我的多半是一盆或者一束花店培植的特殊鲜花。我送她的,当然你猜得出来,大多是中国的大小工艺品,这总能让她欢喜地把玩半天。这么一来二去,我们家越来越英国化,她们家则越来越中国化了。   有人断言:英国人没有家庭观念,家庭关系松散。那绝对是局外人之见。和英国人结婚,生活在英国人圈子里,我所认识的每一家都如中国人一样享受着天伦之乐。谁有了喜事,谁添了新生儿,家庭成员总是要去祝贺的。而且,做儿子女儿的,永远记得父母亲的生日,即便不能一起吃生日蛋糕,起码要打电话或寄明信片祝贺。我丈夫更是孝子,给父母的礼物总是很早就准备好;定期去他刚刚失去老伴的外祖母那里,更是从不疲倦,还要帮助外祖母为花园大片的植物浇水。   婆婆是一个细心的人,她知道我喜欢画油画,就在我过生日时和公公一道买了全套的油彩和画布送我。记得有一年过生日,那时我们的儿子还没有诞生,我丈夫出差去了其他国家,婆婆恰好和公公要去德国的德累斯顿旅行,猜猜他们做什么了?他们送给我的生日礼物是:到德累斯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