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西方歌剧为蓝本的历史中反思
独幕歌剧《夕鹤》是木下顺二编剧,取材于柳田国男的《左渡民话》,由日本作曲家团伊玖磨(1924--2001)于1950-1951年完成。这部歌剧是因为它在日本对西方歌剧艺术探索的过程中具有划时代的典型意义:代表了日本对舶来艺术通过早期的模仿移植,到中期的交融借鉴,再到最后与本民族文化艺术特点高度融合之后的歌剧创作水平。同时,它也是其第一部在本土之外上演并获得相当影响力的歌剧。
一、团伊久磨与《夕鹤》的意义
(一)团伊久磨其人
团伊玖磨,1924年4月7日出生于东京。其父亲伊能是意大利美术史的专家。他自幼学习钢琴,1942年上初中时就写出了第一首钢琴曲《三首间奏曲》。后进入东京上野音乐院(现为东京艺术大学)本科作曲部学习作曲。在校期间,加入了军乐队开始编写军乐曲,同时学习对位法和作曲。1945年从东京上野音乐院毕业。1950年创作了他的第一部歌剧《夕鹤》。1953年,他与芥川也寸志、黛敏郎一起组成了名为“三人会”的作曲组合。在7年内,共发表了交响组曲《丝绸之路》(1955)、《阿拉伯记行》(1958)等作品。之后,又连续发表了第三、第四和第五交响曲。1955年,继《夕鹤》之后完成了歌剧《听耳头巾》。1958年完成并首演了《杨贵妃》。除此之外,1973年还创作了《光藓》、《素戋鸣》这两部作品。除了歌剧,他还一直潜心歌曲创作。以《五首断章》为首,接连创作了《两首抒情诗》、《寄时雨情》等歌曲。在大合唱、童谣中也有很多出色的作品。1964年,在东京奥林匹克的开幕式上,演奏了他的作品《开幕序乐》和《祝典进行曲》。同时他所著的散文集《烟斗的青烟》系列,也被众随笔家赞誉。在1966年,团伊玖磨获得了日本政府颁发的艺术学院奖勋章,后来成为日本艺术院会员。
(二)歌剧《夕鹤》的意义
《夕鹤》于1952年1月30日在大阪朝日会馆首次公演,同年2月7日于京都公乐会馆、2月11日于东京日比谷公会堂演出。首演后,在日本乐坛及新闻界引起莫大的震动与兴奋,各界齐声称赞,荣获了第三届每日演剧奖。之后由藤原歌剧团上演后又分别获得了第四届每日音乐奖的特别奖、第一届山田耕?i音乐奖,以及第五届伊庭歌剧奖。《夕鹤》于1957年在海外举行了演出,这是日本在海外演出的第一部歌剧,也是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创日本歌剧创作先河的代表性作品。《夕鹤》在国内外的上演率是日本歌剧史上首屈一指的,从1952年1月30日首演至1994年创下了600场的演出纪录。可见,《夕鹤》在首演后上演的时间较长,营造了相当浓厚的歌剧艺术气氛,给观众造成了深刻的印象。
二、《夕鹤》创作中西方特质与民族血统的成功融合
全剧为独幕歌剧,音乐结构连绵不断。这部作品不仅是作曲家团伊久磨成功地将西方歌剧的特质与本民族的血统完美融合的体现,也标志着日本对西方歌剧的成功借鉴与接受。
首先,在作品中关于西方歌剧特质的体现主要集中在歌剧的各个要素之中。
其一,全剧中出现了分别代表男主人公与哥、女主人公阿通、“爱情”、“欲望”、“游戏”的五个特性主题。如由管乐器完成,增四、减五等不谐和音程的使用,连续大三度的使用确立了无调性的感觉,两个全音阶的叠置使用出现了双调性的效果,成功地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音乐整体给人以奸诈、阴险之感,这就是代表贩卖商“忽”、“运”的欲望主题音调。这几个特性音调主题贯穿于全剧之中,对剧情的发展及人物的出现起到了连接、点缀作用。主题音调戏剧性的描写成功地起到了塑造场景、人物形象以及矛盾冲突的效果。
其二,序曲与间奏方面。序曲虽然只有短短的十九个小节,但却是全剧的精华所在,其主导旋律、主导节奏是对整部歌剧的高度概括。音乐一共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以铜管乐和乐队为主,三连音的特性节奏贯穿给人一种坚强有力但又有种压抑、矛盾的感觉,调性明确,似乎代表了男主人公的性格特征。第二部分以木管和弦乐为主,奏出了一支具有东方色彩的旋律线条,给人以清纯、优美之感,代表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同时,间奏的音乐为人物的出场作了充分的准备与铺垫。如每当女主人公阿通出场前,间奏音乐的织体就出现全音阶等印象派手法,节奏上采用五连音、六连音,弦乐的颤音背景,长笛、竖琴的特殊音色等都给人以虚幻、神秘之感。再如当贩卖商“忽”与“运”出场前,间奏音乐中就会出现欲望的主题音调材料。
其三,咏叹调。女主人公阿通的咏叹调中纯四、五度的频繁使用,三连音节奏的连续使用体现了朗诵性的音调,通过半音化的上行模进使人物情感得到升华并达到高潮。
其四,重唱与对唱。对于任何一部歌剧而言,重唱始终是体现矛盾冲突的最好手段,在《夕鹤》中也不例外。全剧的对唱及重唱经常交织在一起,出现得最多的是男主人公与哥和两位贩卖商的三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