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理学在学校里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让心理学在学校里PPT

让心理学在学校里站起来 ;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学校教育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尤其在学生,教师身上出现了很多很严重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了学生,教师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进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将这些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 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好心理学,让其为我们服务。 关键词:学校 教育 心理学 ; 一. 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 分析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三. 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㈠. 学生心理及行为问题 ㈡.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生心理及行为问题: 1. 品德性问题行为—偷窃,抽烟,喝酒,迷恋网吧,厌学,逃学,离家出走等 2. 心理性问题行为—一般适应性问题,心理障碍与心理 疾病,如自闭症,自杀等重度心理障碍 3. 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与障碍—一般性学业不良,注 意缺陷障碍,学习无能;学生心理及行为问题现状 通过分析下列图示,发现 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自杀率开始攀升,初中最高,几乎占了全部一半,高中次之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多项调查研究表明,中小学教师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紧张,过分担心,自卑,抑郁,精神不振等不良情绪,甚至出现原因不明的不安感,严重影响睡眠。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关键所在,教师的人格品质和心理健康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发展与良好行为的形成,对于教师个人工作的状态也有极其重大的作用。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前不久,国家教育部对辽宁省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了检测:有50%教师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其中32.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吉林省教科院 朱宝生)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2005年8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频道联合启动了“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总共有8699名教师填写了调查问卷。 调查结果: 超过80%的被调查教师反应压力较大 近3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 近40%的被调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 近20%的被调查教师生理健康状况不佳 超过60%的被调查教师对工作不满意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 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 2. 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 3.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化 4. 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 ;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 尽管国家教育部明确规定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但有些学校根本就没有开设心理学课程。有些学校虽然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课,但是很多仅仅是在刚开学的时候上几节课,不久就将课堂让给数理化等科目。有些学校甚至明确提出,心理健康再重要也没有学校升学率和学生的前途重要,完全忽视心理健康教育,殊不知这是舍本逐末的行为,可见其心理学知识的困乏。 ;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 很多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是一种思想政治工作,认为没有必要单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是有许多差异的,如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解决心理健康问题,重在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而德育侧重于思想品德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行为,以提高社会认可度。;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化 许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上课模式与普通课科目等同,老师照本宣科将各种心理健康知识机械灌输给学生,目的仅仅在于让学生知道有这么一回事,没有将心理健康知识付诸实践来指导学生培养良好素质及健全人格。;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 有些学校将心理咨询室与医务室放在一块,让校医做心理咨询工作,这使学生错误地认为只有当心理有疾病时才应该去心理咨询室,致使有一般心理问题或有发展性咨询要求的学生望而却步,严重阻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㈠ 学生出现问题行为的原因 ☆ 家庭方面的因素 ⒈ 家庭的不良影响, 如家庭关系紧张, 家庭破碎,父母 亲不在身边,无暇照顾孩子 2. 家长教育方式不当,过分溺爱,过分专制,忽视 3. 家长的身心健康状况差,人格特征,对待生活的态度 消极 ; ㈠ 学生出现问题行为的原因 ☆ 学校方面的因素 1. 教师的心理健康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