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牧羊》、《访友》忆莲英
1954年-1955年,长沙市民众花鼓戏剧团在中山路上演大型花鼓戏《八百里洞庭》,戏好、演员唱功好、做功好,引起阵阵轰动。城区居民奔走相告:除胡华松、张汉卿这些名角外、又出了个新演员谢莲英。湘江沿岸,上至坪塘、暮云市,下到铜官、靖港,不少农民、渔民划着船来看戏。晚黑边,中山路码头多泊了一片船,都是来看《八百里洞庭》的。
古老的花鼓戏剧目中有出《牧羊下海》,戏中有一段打傩腔[十二月放羊]。这首顺口而歌、不用管弦的民歌,在洞庭湖区流传甚广,几乎妇孺皆知。《牧羊下海》剧中的女主角,是龙王敖广的女儿,戏中称她为三公主;只因失手打碎宝瓶,被贬到湖滨卿家为奴,卿公子纳以为妻。小姑不贤,刁唆婆母折磨她,被逐到湖西牧羊。书生柳云英路过怜之,为她捎血书至东海。龙王派性格暴燥的弟弟领兵救她,一怒之下,龙尾扫出一个八百里洞庭湖来。获救后的三公主,被许配给云英,夫妇二人奉龙王之命镇守洞庭湖。这故事与唐人传奇《柳毅传书》相近,但剧中的情景、风俗习惯、语言、人情物理都洋溢着洞庭湖泥土的芳香。民众花鼓戏剧团整理本,在传统基础上有扬弃、发展和创新,剧名叫《八百里洞庭》,更富传奇色彩。尤其《牧羊下海》一场,舞台上朔风呼啸,雪絮飞扬;谢莲英唱的[十二月放羊],一字一泪,一腔一泣,使不少观众泪水盈眶。
此时的谢莲英二十岁刚出头,学戏才几年。她1932年出生在洞庭湖边的沅江县草尾。草尾是个水运码头,农民、渔民、船民都爱花鼓戏,常有戏班在草尾演出。谢莲英和当地许多青少年一样,耳濡目染,从小爱看爱唱花鼓调。沅江解放后,谢莲英参加了当地的街道文艺宣传队。1950年文华花鼓戏班来演出,她拜龚福元为师学戏。开蒙戏是《玉堂春?大审》,先学会唱,然后学身法,动作。上台试演,一炮打响,便参加文华班。1951年,她随戏班――不久改成剧团在湖区流动演出;7月到了长沙。正好长沙市要举行会演,他们排演了李焕章从吕剧改编来的《李二嫂改嫁》,受到好评。演李二嫂的谢莲英被长沙市民众花鼓戏剧团看中,她也看中了有何冬保、蔡教章、张汉卿、胡华松、姚悟卿、孙少云、杨福生等名角荟集的民众花鼓戏剧团。从此,她成为长沙民众花鼓戏剧团的一员。此时剧团收入不高,她的工资也低,还靠母亲摆个小摊,搓纸??、卷纸烟、缲袜底,接衣洗来维持生活。
到民众剧团时,她学戏才五年多,剧目少,又没有童年功底。她平日腼腆,说话有点口吃,但在学戏求师上她不腼腆,面对剧团里这么多名老艺人,这么多好师父,她公开说要当“公众徒弟”。她也是这样做的,尊敬每一位老艺人,虚心求教,不懂便问便学,学剧本、学台步、学身法、学唱、学演技。和她同台的老艺人,特别是常演对手戏的胡华松对她帮助最多。她只读过两年小学,对剧本、台词不仅不能全理解,有时字都不认得。她向老同志、向观众请教后,一字一句死抠硬记;身段不漂亮、圆场(台步)不好,散戏后在房里对着镜子练身段,围着桌子跑圆场。有点闲暇,她会跑很远路去找湘剧名演员彭俐侬、王福梅和省花鼓戏剧团的同行学水袖、学身段,学现代戏。那时长沙没有公共汽车,她不会骑单车,坐不起人力车,全靠走路。说她认真,读剧本认真,排演戏认真,化妆也认真。平常演出,她都提前到后台,妆要花两个小时。她说自己动作慢,其实是细致、认真、一丝不苟。为演《两兄弟》、《姑嫂忙》等现代戏,她跑到邻近居民家、效区农民家,观察、体验喂猪、推磨,回来不厌其烦地练,直到同台演员认可,观众满意。《八百里洞庭》在两三年中演出近300场。谢莲英的艺术得到磨炼提高,她的名声也不胫而走。1955年冬天,她和何冬保、胡华松、李国文合作演出花鼓戏《中秋之夜》,获得湖南第二届戏曲会演演员一等奖。
谢莲英艺术上的全面提高,是1956年夏天参加文化部在北京举办的全国第二期戏曲演员讲习会。这期讲习会上,不仅有张庚、罗合如、阿甲等专家讲了戏曲艺术理论和演员道德、修养,还有梅兰芳、程砚秋和川剧、越剧的许多名家,理论联系实际,现身说法。讲习会结业时,她和胡华松、保冬保、萧重??把学习的收获,融化到自已的艺术里,合作演出《山伯访友》。他们分别饰演祝英台、梁山伯、四九、人心。花红叶绿,相得益彰,得到专家的赞许,同行的肯定。他们把剧中人物的爱、怨、离、恨表现得丝丝入扣,淋漓尽致,声情并茂。特别是剧的结尾,山伯第三次上马时英台不松马缰,被山伯咬手失声的细节,感人肺腑。难怪当时省文联主席、作家康濯看了后题诗赠她:“泣会楼台众客哀,打神告庙万家悲。莲英永葆青春旺,花鼓长沙国誉辉。”(注:诗中“泣会楼台”指花鼓戏《楼台会》;“打神告庙”指花鼓戏《情探》)康濯还多次在谈话和文章中,认为她刻画人物深刻,表演具有湖南特色,符合农民想像。
《山伯访友》又名《楼台会》,是全本《梁祝》(湖南花鼓戏又称《同窗记》)的一折。戏的开头,梁山伯是在唢呐声中骑马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