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庄子》寓言正义
摘 要:学界一般认为《庄子》寓言系凭空捏造,全然无足信据,这是对《庄子》文本的一种误解。这种误解产生的根源有三:一是中西文化对接时“寓言”一词的翻译误差;二是对《史记》相关记载的误读;三是《庄子》文学研究视角的局限。就《庄子》本身而言,“藉外论之”的寓言是借用他者之言申明己意,其中并没有必然作伪的含义,而且寓言与引述“耆艾”之言的重言往往重合在一起具有求真、示真的指向。所以《庄子》一书除了属于“卮言”的虚构人物和悬拟故事之外,还记载了先秦时期很多真实人物的可靠言论,其对于庄子生平和思想研究,对于老子思想溯源以及孔子思想复杂性研究,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历史文献价值。
关键词:《庄子》;寓言;历史文献
中图分类号:B2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7)09-0137-09
《庄子》之中诸多涉及先秦人物的记载都是“寓言”,所以全系凭空捏造,全然无足信据,这种观点目前在学界仍然会时常遇到,甚至有学者以此为“常识”并用之教导后学。经过检索,我们可以发现从古到今“寓言”一词的含义有三:一是《庄子》中的独特言说方式,即如《庄子?寓言》所述:“寓言十九,藉外论之。”1这里所谓的“藉”通“借”,“外”就是他人,2而“藉外论之”就是引述他人相关话语申明己意。二是指托辞以寓意,比如宋代王谠《唐语林?补遗一》有:“元?v献诗十首,其词猥陋,皆寓言嬖幸,而意及兵戍。”三是西方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常带有劝戒、教育的性质,如古希腊的《伊索寓言》。《庄子》中的“寓言”应该按照第一种定义来理解,并对其独特内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考察,但很多学者都习惯于按照第三种定义来理解《庄子》中的“寓言”,并由此对《庄子》中关于各色人物的所有记载统统加以否定。从“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这一观念来推断《庄子》中的所有“寓言”全系凭空捏造,这是20世纪初产生并广泛流传的对《庄子》文本的一种误解。这种误解产生的根源主要有三:一是中西文化对接时“寓言”一词的翻译误差;二是对《史记》相关记载的误读;三是鲁迅、闻一多等学者对《庄子》文学研究视角的限定。实际上,《庄子》之中虽然有一些故事可以认为是纯属虚构的文学作品,但还有很多“寓言”是关于先秦诸子的真实记录,是难得一见的珍贵史料。尤其是《庄子》中记载了老子、庄子和孔子的可靠言论和真实事迹,这些对于庄子的生平和思想研究,对于老子的思想溯源以及孔子的思想复杂性的研究,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历史文献价值。
一、误解产生的根源
1、寓言(fable)翻译时产生的误差
寓言(fable)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西方文学体裁,一般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蕴深长的道理,其中以《伊索寓言》最为典型。进一步来说,寓言就是一段短小的故事,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因而具有讽刺或劝诫的意义。从《伊索寓言》来看,寓言通常是单独成篇而且篇幅短小,其中往往把动物做拟人化处理,所以通俗易懂又情节突出。但是,按照“寓言”这种西方文学体裁来整理和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也产生了一些问题。针对中国文学研究中“寓言”内涵不清所导致的概念使用越来越泛滥的情况,徐北文先生强调:“现在我们认为只有用虚构的且具有性格和情节的,并含有一定教训的小故事才算是寓言。”1所以作为文学体裁的寓言至少有三个特点非常突出:一是虚构性。寓言的内容和情节都是作者独具匠心的凭空虚拟,没有事实或历史根据。二是人物具有性格,故事具有情节。三是鲜明的教育性或讽刺性。正因为其往往具有鲜明的教育性或讽刺性,古今寓言的主要功用是少年儿童教育。比如作为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伊索寓言》中的《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狼和小羊》《猫和鸡》《农夫和蛇》等都曾经多次入选中国小学教材。
值得注意的是,在明代《伊索寓言》传入中国之初其被翻译为《况义》,“况”即比况,“义”即寓意,“况义”即与后来所说的寓言同义。在清代《伊索寓言》又被翻译为《蒙引意拾》,“fable”一词被翻译为“蒙引”,使用“蒙”字无疑是因为翻译者看到了寓言(fable)对少年儿童的启蒙作用,而使用“引”字则很可能是因为寓言(fable)有引人思考的意蕴。无论是“况义”还是“蒙引”,都说明前人已经注意到了“寓言(fable)”这种西方文学体裁的特殊性,在古代汉语中并没有与之严格对应的词汇。所以“直至晚清之前,寓言一词并未与诸子发生关联”2。1902年,林纾(1852―1924)和严璩及严君潜合作翻译《伊索寓言》时首次使用了“寓言”一词来翻译“fable”,而沈德鸿(茅盾)先生在1917年收集整理先秦以及秦汉诸子著作中的故事资料编成《中国寓言(初编)》,孙毓修先生在为该书写作的序言中明确指出“寓言”一词与西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河马”狂奔.doc
- “互联网+”背景下的村落共同体重塑.doc
- “互联网+”视域下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的新考量.doc
- “互联网+”下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研究.doc
- “互联网+精准扶贫”背景下农产品电商上行策略研究.doc
- “极致思维”沈建平马云点赞的“最潮猪倌”.doc
- “计算+”时代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路径.doc
- “僵尸企业”债务处置方式研究文献综述.doc
- “鸟的生殖和发育”一节的探究式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 “军旅歌曲”的当代军人思想教育艺术化载体功能解析.doc
- 2025年家居家纺商业计划书线上线下融合下的市场拓展策略.docx
- 2025年农业绿色发展政策支持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政策优化创新优化报告.docx
- 教育精准扶贫对农村地区教育投入结构优化的影响评估报告.docx
- 医疗美容行业监管政策对美容护肤品牌的影响与2025年市场策略分析报告.docx
- 纺织服装制造行业数字化转型中的政策环境与法规解读报告.docx
-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农村旅游开发2025年报告.docx
- 2025年城市河道生态修复项目组织管理建议书.docx
- 农村电商服务站农产品电商平台用户行为分析与产品创新报告.docx
- 医疗美容服务行业规范化背景下,2025年市场监管法规解读与应用.docx
- 航空运输业2025年疫情冲击应对策略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