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藏画像砖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藏有一批画像砖,规格、造型相同,均为长方体(50×16.5×10厘米),一端(指小面)有卯,另一端(小面)有榫,突出部分与凹进部分正好吻合相接,其窄面模印纹饰。
画像砖是战国至秦汉时期绘画雕刻艺术奇葩,是社会上层人物用以营建墓室或其他建筑的装饰材料。它的生产制作较为特殊,一般用刻有画像的范板模印压印在半干的土坯上,然后入窑烧制,最后再饰以粉彩。雕刻手法为浮雕与线刻并施,画像形象、准确,线条流畅,生动活泼,给人以美感。题材内容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祥瑞、狩猎、杂技、出行及生产活动等等,但主要是宣扬主人的富有及享乐生活。
综观这批院藏画像砖纹饰,有许多是相同的,仅排列不同。可分为狩猎与飞禽动物图案纹、几何纹等。其构图一般在侧面横向分上下两部分,或一部分是图案纹,一部分是几何纹;或上下两部分均是图案纹;或上下均是几何纹。在一部分图案纹中,左右纹样相同。几何纹有菱形、方形、方圆形、环形等(图1、2)。图案纹有以下几种:
1 骑马狩猎图(图3)。左右两侧图案相同,为同模印制。突出表现惊心动魄的狩猎场面。画面上骑马猎人身体前倾,拉弓欲射,马则四蹄腾空,飞奔向前。被追赶的鹿惊恐奔逃,后腿腾空几乎与躯体成一条水平线。前面牵狗的猎人,欲要放开猎狗追赶前面的野兔。而野兔头也不敢回,拼命奔逃,其速度之快,动感之强烈,震撼人心。
2 打虎图(图4)。一只飞鸟落在山坡上。有一猛虎龇牙吐舌,体向后倾,欲要前扑。而面对猛虎的猎人毫不畏惧,挽起衣袖与裤腿,一手持长剑,一手伸向前方,弯腰欲冲,要与虎搏斗。此时,树静风止,就连飞鸟也惊呆不动,而猎人与猛虎动感极强,静动结合,互相衬托,画面对比鲜明,厮杀场面充满着紧张的韵律美。
3 山林动物图(图5)。左右相同,为同一范模印而成。画面中山峰、树木林立,由右向左,有一野兔从山后蹿出,左顾右盼。第一山间有一猛虎回首前行,观望后山站立的飞鸟;第二山间有一山鹿探头,一野猪奔跑,第三山间同样是猛虎回首前行,而山鹿仅探出头,山后有一野兔直立回首。画面构图颇具特点,用大与小的形象、凶与弱的性格对比,表现自然界弱肉强食的现状,渲染山林自然景象。
4 山林动物图(图6)。三座山峰间由左至右,有一山鹿正向前狂奔,却遭遇一野猪由山后冲出,鹿无法回转逃脱;紧连的山间野兔见大势不好,调头逃奔;一兽在山后伸首,看到野猪,双耳前竖,目瞪口呆,被惊吓得动也不敢动。第二山间一虎正要翻山越岭,回首发现后山两只山鹿,遂高吼欲扑向一山鹿,另一只山鹿见状回头欲逃。画面极富变化,场面紧张,令人屏息。
5 虎狼斗图(图7)。画面为山野中一虎与一狼厮斗的场面,周围山雾缭绕。虎宽鼻、睁目、张口、低头,后拖长尾,四脚慢行,威武健壮,气势凶猛,欲要前冲搏斗恶狼,而狼目瞪口杲,站立不敢前进。虎是山中之王,《风俗通》说:“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诗经?小雅?巷伯》也说“取彼潜人,投畀豹虎”,虎是吃坏人、食恶鬼的良兽。艺术家独具匠心地把虎刻画得形体高大,雄伟气盛,有压倒一切的气势,而恶狼虽凶猛,但见到虎却畏惧不前。周围飘逸的山雾缓缓流动,加强了画面的韵律感,似乎传来山间猛兽厮斗的怒吼声、嚎叫声。
6 双龙穿璧图(图8)。中心有一圆壁,上雕刻谷丁纹,其造型、纹饰与战国秦汉时的玉壁相同。璧属礼器,当时称为玉器中的六瑞之一,祭天求神用。两条龙从中心孔穿过,龙长嘴,圆限大睁,双鼻宽大,龇牙张口,长角后抿,曲颈回首,颈脊直竖,挥舞四爪腾云驾雾,长体与长尾直穿壁孔。其间流云飘浮,双龙各自欲吞对方之尾,形成近倒“8”字形图案。龙在传说中是东方之神,《三辅黄图》中说:“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易?乾卦》中还有“飞龙在天”之说。《山海经》中也记载驾龙可以升天。汉武帝也曾想乘六龙成仙升天,故驾龙成仙的思想成为汉代时尚。该画像砖用在墓葬中,其意义是告慰死者的魂灵。龙穿壁寓意龙在天空中把灵魂带上天。
画像砖在两汉极为兴盛,究其原因,与当时的厚葬风气有密切关系。当时的上层社会人物渴望长生不死,崇尚谶(chen)纬迷信思想,相信神仙,就算死后不能够升天,也希望能继续享乐生活。正如《盐铁论?散不足篇》所记“厚资多藏,器用如生人”。汉画像砖内容丰富多彩,深受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哲学、宗教、伦理观念的影响;其构图丰满,艺术手法简洁、夸张而富于变化。构图的特征是人物与动物大,而山、树都较小,观之却觉合干比例,合于自然现实,画面明朗,重点突出。但是形象平列,缺乏纵深和远近的空间感觉,例如狩猎图,猎人与猛兽平列排成一行,一组与另一组似乎没有产生联系。汉画像砖线条劲健生动,刚柔并济,挺拔沉厚。从人物形象的动态可以看出不同神情,如从狩猎人骑马射箭、猛追野兽与持剑打虎的形态中,可见他们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