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贵州“赤造银元”版式
长期以来,贵州“赤造银元”版式始终是一个谜。在国内一些专业报刊上,曾经有文章涉及过此类银元版式问题,但所论多不翔实。笔者身为赤水人,在“赤造银元”的收藏和研究方面有所心得体会,在此整理出来,供同好相互交流、学习和探讨。
周西成在赤水
贵州赤水,位于黔北川南交界处,有“竹子之乡、千瀑之市、桫椤王国、丹霞之冠”之称。赤水宋代即已设县,明代万历年间修建古城垣,清代改设直隶厅,为黔川两省边境贸易的纽带和政治、经济、文化比较集中的边陲重镇,具有悠久的历史。
据《赤水县志》载:“民国十二年(1923年),周西成任川军十二师师长。民国十三年率黔军第三师进驻赤水,并任军务善后会办。”
周西成任川军十二师师长时,曾占领川南合江、叙永、古宋、纳溪、江安、古蔺6县,后驻防赤水。转入黔军后,又觊觎全黔,以赤水为扩张势力根据地,一面采取剿抚兼施策略,扩大军事力量,开办军官教育团,开办兵工厂。一面整顿市容,倡导建立纺织厂、被服厂、硫酸厂、电灯厂、裕国钱庄、怀阳宾官、番菜馆和川戏园等,并引进机动车、船,同时开办造币厂,增加税种,统一军政经费收支,实行武装保商收税。
“赤造银元”的版式和铸造时间
据《赤水金融志》载:“周西成进驻赤水后,不久即开始自铸银元,造币厂设在三府庙,即今纺织品公司地址,银元模具来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来源于成都的川汉版十八圈纹模;一说来源于周西成打重庆铜元局(造币厂)时即带来,也是汉版十八圈模具,两者均有可能,但以后说可能性较大,赤水造币厂在祖模上加一周字,就为赤水首铸银元,民间呼为‘周大洋’,此币成色较差,除缴纳钱粮十足准用外,在市场上一般都要敷水三百文的水,在毗邻的泸州、合江等地,有的拒用,有的准八折流通。‘周大洋’的发行,主要靠二十五军军部内设的金库,金库地址在今县政府的旧大楼,原称太极楼内,其次是通过裕国钱庄发行。”
民国15年(1926年),周西成升任国民革命军二十五军军长、贵州省省长,离开赤水后,由其后任侯之担主政,于民国22年在赤水兵工厂内铸银元,厂址在今万寿宫内,祖模为孙像“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字样。“这种银元成色很差,民间拒用,只是用以缴纳税款,很少在市面流通。民国23年,二十五军垮台后,赤水铸造货币从此绝迹。”
搜寻“周大洋”
最早记载“周大洋”文字资料是1973年中国人民银行贵州省分行编著的《鉴别金银技术资料》:“周西成驻守赤水时期私铸的两版式‘赤造银元’、有贵州赤造中山纪念币、毛重25.63克,成色50%,纯重12.81克。另有打钻‘周’字四川银币,毛重25克,成色50%,纯重12.50克。”
钱存浩先后在《贵州钱币资料》“贵州汽车银币铸地问题”和“贵州汽车银币铸地考”资料中分别提及赤造银元,文史载:“贵州最早铸造的银币是民国十三年(1924年)周西成率部驻防贵州赤水时期铸造的‘赤造银元’(照孙中山纪念币仿造的壹元银币)。”“解放后仍留在中国人民银行贵州省分行、继续经办收兑金银工作的陈永元老同志谈称:民国十三年周西成驻扎黔北赤水时期铸造过大量‘赤造银元’,市上称‘赤造’,共存两种版面,其中一是仿中山纪念币,毛重25.63克;另一种是仿四川银元,并在币面打造一个‘周’字,俗称‘钻版’,毛重25克,上述两种赤造银元的成色均为50%。”
周部在赤水铸造银元,当时在川、黔周边广为流传,影响较大,“赤造银元”在贵阳也广为人知。事隔50年后,人行贵州省分行在编著《鉴别金银技术资料》时,“赤造银元”是必不可缺的版式,编撰人员也未必是真据币面上有“周”字的银币测出的数据,如果真有“周”字大洋就有可能在贵阳出现,而且不是一枚二枚,但至今未见。所以鉴别资料所载数据应出自一款被认定的“赤造银元”版式。
从存世量上看,在四川银币上打钻“周”字的发现一枚。在银币上打钻有姓氏戳记的既有“张”字,也有“李”字、“王”字及各种符号等。细观各种戳记符号打钻极不规整,不像造币厂所为。极有可能是钱庄当铺打钻的印记或是民间不同用途和目的之戏作。若将银币上某一姓氏同某地名人联系在一起是不科学的。
既然周部所造银元成色、重量如此之差,为何还要打钻“周”字昭示于人呢?笔者从涉足钱币收藏起,每遇四川“十八圈”银币必看看上面是否有个“周”字,但至今也未发现一枚。也曾访问过当地长期从事古玩、钱币买卖并注重版式的经营者和银行从事金银收兑业务的同志,都说从未见过川版上有“周”字的银元。综上所述,币上有“周”字之说极有可能是因周部所造而以讹传讹。
再以两首民谣故事看“周大洋”:
一、周西成入驻贵阳不久,率部去铜仁,孙树英乘虚抢占了贵阳。18天后,周部即将贵阳收复,民间因此流传有“周版十八圈,进城十八天”。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