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龚贤山水画中的黑白情结
对于任何一种成熟的笔墨,我们都可以从中看到悠久的传统渊源与历史变迁痕迹,以及画家的气质、功力、情趣、追求和审美倾向等等。对于龚贤来说也是一样,作为著名的明代遗民画家,他同明末清初高岑等八人一道同属于“金陵八家”,但是就绘画风格而言,龚贤却是独辟蹊径,自成一格。由于在山水画笔墨和造境上的独特贡献,他一直被视为“金陵八家”中公认代表人物。从他的绘画风格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龚贤不仅能够像宋代李唐、范宽那样深入大自然之中去“师造化”,长期观察山水云树的自然生态,描绘自然;又深得元画之手随心写的精髓,巧妙地表现自己的胸襟意趣,足可见其笔墨功底及境界。因此,要想深入研究龚贤的山水画就要准确把握其画面的整体风貌,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深刻领会他所代表的高层面的审美精神与文化内涵。
一、龚贤山水画中的黑白情结
山水画自初唐大小李将军的金碧山水发展到盛唐时期的水墨山水,不仅是人们的审美情感的变迁过程,也是一个文化不断发展的过程。黑白作为贯穿中国文化漫长发展历程中的两个极色,自远古开始就被推崇,并逐渐被代表主流文化的文人士大夫群体所亲睐,因此黑白的运用也就上升到“道”这个层面上来。从中国传统哲学的观点来看,要达到“道”的境界,则必须超越物象的表面迷障,直观物象之本体;而黑白乃是彩的极限,宇宙之“本色”。所谓“五色令人目盲”――以朴素的黑白二色表现世间万象――此为最高、最妙之艺术境界。黑白色相与中国哲学精髓的契合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宇宙万象进行深刻考量后所抽象出来的一种艺术境界,在山水画中得到了最为完美的体现,具有鲜明民族特征。
对于黑与白在绘画中的表现,龚贤是这样理解的,画石块,上白下黑。白者阳也,黑者阴也。石面多平,故白,上承日月临,故白。石旁多纹,或草苔所积,或不见日月伏阴,故黑。这一认识显然是出自不断积累的视觉经验的结果。事实上对黑白关系的理解,早在龚贤之前就已经形成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唐代的朱景玄就曾指出,轻墨落素,有象因之以生,无形因以之生。尽管他所言及的是水墨在界面上形成黑白图像痕迹,作为理论层面上的论述,还没有触及到龚贤用墨创造黑白境界的具体情结,但是无疑为龚贤的山水画创作提供了参照。龚贤山水画的黑白情结具体体现在对山石树?龅谋硐种?中,造成黑白情结的这种明暗并不是简单的黑白关系,而是一种在传统黑白基础之上经过提升,进一步加以丰富的具有灰色层次的黑与白的深邃情境。而这种灰色恰恰是由墨的浓淡和积染的次数来决定的。石块下端经过多次的积染,墨色显得愈发浓黑,依次往上,随着积染次数的减少而趋显淡白,从而在视觉上使黑与白之间形成了丰富的灰色领域,进一步增强了所绘物象的体积感。而用笔温润、柔美,与积墨相互映照,相得益彰。纵览龚贤的山水画,通幅呈现出强烈的黑白构成感,也正如他自己所说,非黑无以显其白,非白无以判其黑。无疑,龚贤山水画的黑白情结造就出的画面构成感,在清初画坛显得孤立突兀,而恰恰是这种径庭之异,对当时文人绘画整体的式微化倾向,开辟了清新的通道,表现出难得的绘画性回归。
二、龚贤山水画黑白情结所呈现的文化背景
细读龚贤的画,可以感受到他高尚的人格和他独特的美学品格。的确,龚贤做人心境平和、淡泊名利,作画却没有丝毫倦怠、感情真挚。他热爱大自然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他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使他笔下所表现的山水树木,清冷而又不失其灵气,清高而又无傲世之态。他的作品平和而又淡雅,处处充满着闲情雅致。这一切都和他自身对生活、人生的态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可以说是其人生观、价值观的真实写照。因此,在龚贤的山水画里能深刻地感受到黑白情结所寓意的文化情感。
龚贤山水画的黑白情结有着清晰的发展脉络,其笔墨样式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形成了由浅淡到浓重的变化过程,也就是所谓的“白龚”、“黑龚”绘画风格。这是清初山水画坛一个亮丽的闪光点,继而成为龚贤特立独行的标志。从创作角度上而言,龚贤绘画风格转变的这一过程也可以使我们清楚地看到社会政治的变迁对作者所造成的深刻影响。就“白龚”阶段而言,因用笔简淡,略施淡墨而得名,这一时期充分印证了内心简淡而平静的创作心态,以及对生活的渴望与积极向上的人生状态。后期的“黑龚”绘画风格则因墨色浓密,深沉浑沦而得名。墨气深厚的画面中所描绘的阴翳蔽天的山景,正是龚贤晚年生活贫苦、心境抑郁的真实表现。龚贤年轻时期恰逢明清易柞之际,作为劫后余生的遗民面对明朝灭亡、满清入主的局势却无回天之力,只能以清高自居,落魄于江湖,朝不保夕。种种困顿迫使文人以诗文书画作为抒发自我苦闷的方式,这无疑也是遗民的普遍心态。为了解脱心灵的重负,排遣满怀的忧患。龚贤的绘画笔墨在后期体现出老庄和禅宗思想,在团团的浓墨中投射出点点冥思之光,此时龚贤山水画升华到深刻的哲学高度,可谓是“道”的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