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 这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进行编排,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题西林壁》不仅写出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更重要的是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它是苏轼在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可说是气象万千,不可胜数。奇怪的是这首诗不写那些名胜景致,却另辟蹊径,抓住庐山姿态,谈游庐山的感受。诗的前两行写诗人在庐山漫游,觉得峰回路转,目不暇接。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优雅?可诗人却还说自己没有认清庐山的真正面目,为什么呢?作者在第三、四行作了解释。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壁、缘”两个汉字 技能目标:理解诗句的意思,明白诗人在庐山观察时,因为地点和角度的不同,所以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 教学难点:为体会诗句所包含的人生哲理。 、设计理念 1《基础教育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大国推进远程教育设施与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远程教育设施与资源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发挥远程教育设施与资源技术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2《语文课程标准》中3-4学年段目标对古诗的要求是:诵读优秀古诗文,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本节课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体现教学时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积极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世界,让学生在读——想——说的过程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对古诗的热爱,从而继承并发扬中国的灿烂文化。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生活中的事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用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万物奥秘。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看看庐山的风景,要细心观察才会有发现。(多媒体展示庐山风光) 面对如仙境一般的庐山风光你是否想到了哪些优美的词语呢?请说说。是啊,真美!这里,这里古树参天,这里是鸟语花香,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宋代大诗人苏轼来到这里写下了我们今天要学的古诗《题西林壁》(指导“壁”字的正确书写)。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知的画面入手,唤起学生对景的遐想,激发学生对诗文的阅读期待,从而使他们逐渐进入诗的意境,带着极大的兴趣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2交流资料,读中感悟 学生展示在课前查阅的资料课件出示录音范读,让学生尝试着说说读得怎样?自己也能读得这么美吗?指名进行读诗,师进行指导读诗应具有的层次感、节奏感 【设计意图】:朗读就像一位出色的导游,会把我们带入神奇美妙的语文世界,兴趣是朗读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朗读产生了兴趣,就能全身心投入。 3组织自学,理解诗意 (1)在学生述说画面的基础上,去寻寻诗人苏轼眼中的庐山是怎样的。(从而导出诗的前两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想想为什么同是庐山一会儿看到的是岭一会儿看到的又是峰呢?分组合作学习,并在组内各自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原来是因为所处的位置不同而导致了所看到的不同,同学们认为还可以按什么的不同来看庐山。(出示课件展示庐山的不同风采)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说过:“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以拓展儿童的想象。”让学生观看画面,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思维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在此让学们明白了看庐山确实每处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同时还直观地感受到了看景还可以从季节、气候、心情上看。 (3)全班交流作者笔下的庐山之所以有着不同样子是因为正如他所说——只缘身在此山中(对于缘字提醒学生把字写正确,并理解其含义),在对诗文有所感悟的情况下,再次与朗读有机结合,师适时点拔启发出示课件——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使学生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从中去明白其中的奥秘。 4领悟道理,拓展延伸 启发谈话:庐山千姿百态,身处山中会看不清真面目,就像刚才同学们所说对一个事物只有多方面去观察全面去认识才行。诗人首先向大家描述的是:生回答出(庐山有着不同的面目)然后诗人再向同学说明了:原来是因为——(只缘身在此山中,阐明道理。) ——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这个事物。 拓展延伸:在生活中你是否也碰到过类似的情况呢?说说好吗? 多媒体展示《盲人摸象》,让学生想想事中的人物错在哪? 【设计意图】:当书本上的知识已无法更好地证实猜想时,当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还高涨时,我适时地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