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电影在香江一次辉煌展示
在20世纪80年代初,香港曾隆重举行“中国电影精选双周展”大规模的展映活动,这可称为中国电影史上一次盛事。时隔20多年,回顾这次活动,会使人看到中国内地电影在港所受到的欢迎,大陆与香港电影工作者的交流情况,给人带来很多联想,使人享受到中国电影繁荣给电影人带来的喜悦,为发展中国电影得出有益的思考。
一、“双周展”概况
这次“双周展”是由香港南方影业公司与缤缤电影制作(1981)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时间是从1984年3月17日至3月30日。大陆电影领导方面对此次展映活动非常重视,派出了高规格的8人代表团,由著名电影艺术家谢添为团长,电影局外事处副处长林钢为秘书长,团员有导演白沉、李文化,演员张闽、马晓伟、宋晓英、相虹等。带去影片(按展映先后为序)为《城南旧事》《爱之路》(即《潜网》)《夕照街》《如意》《泉水叮咚》《泥人张传奇》《快乐的单身汉》《包氏父子》《茶馆》《大桥下面》《仙鹤飞翔》(即《飞来的仙鹤》)《心灵深处》《陈毅市长》《邻居》共14部新片。在美孚百丽殿舞台隆重献映,一连放映两周,每天放映一部,每天五场。
代表团于3月16日乘坐国航103班机经天津抵达香港,受到了香港电影同行的热烈欢迎。
当晚,中国电影代表团参加在香港宝丽宫大戏院大堂举行开幕首映及酒会,酒会由香港远东机构董事局主席邱德根和南方影业公司经理许敦乐共同主持。招待来宾的筹委有香港电影界著名人士许敦乐、王礼泉、金芝、洪启辉、麦伯亮、苏灵嘉、夏德根、杜慧燕、关会权等。出席招待会的香港著名电影界著名人士有廖一原、林年同、刘成汉、薛靖、列孚、谢通、方保罗、舒琪、古苍梧、庄百川、黄国兆、高志森、古兆奉、罗维明、罗卡、石琪、李焯桃、黄志、冯宝宝、周聪、箫笙等多人。香港与大陆两地电影同行在这里见面,人们都十分兴奋,酒会气氛热烈友好。酒会后主宾共同观看了影片。
为了造势,香港各大报纸都在显要位置刊登了大幅电影海报。如香港《新晚报》在10月16日刊登了近一版的大幅广告,介绍了展映的影片日程及上映的影片名称、出品厂、主要演员及剧照。在展映期间,香港《大公报》《明报》《东方日报》《新晚报》《文汇报》《快报》等各大报纸都刊登广告并对展映活动做了大量报道,有些媒体采访了团长谢添等人,大陆电影人观摩了港台两地影片,与香港电影同行举行了交流活动。3月21日晚,中国电影代表团联同南方影业公司,借公司大会堂酒楼,宴请新闻文化界朋友。出席酒会的香港新闻、文化界著名人士有:李萍倩、卢敦、平凡、胡少峰、王葆贞、周聪、廖一原、刘芳、李平健、袭秋霞、岳枫、陈文、谢益之、袁耀鸿、刘成汉、卓伯棠、罗卡等。酒会畅谈展映进展顺利,收获颇丰,使中国电影代表团结识了许多新朋友。这次“双周展”是上世纪中国内地电影在香港的一次集中展映活动。影响巨大,两地电影人都感到富有收获。
二、对谢添的采访和对《茶馆》的评介
“双周展”期间,香港各大报刊多家对团长、著名导演谢添采访,对他的《茶馆》予以高度评介。如《东方日报》署名李默的文章说:“资深而代表作为众影迷所熟悉的导演,成为最受瞩目的对象,他的《茶馆》拍来功力深厚,小小的场地发挥尽拍摄的流畅,而演员的表演精彩淋漓,完全不带舞台剧的味道。虽然剧中的对白和情节还是差不多全依照老舍的原作。谢添这位因《林家铺子》而被笑称为‘林老板’的团长笑道:‘许多人都劝我不要拍这个老牌的脚本了,他们说即使拍出来也没有票房的,但是,它对我是有很大的感情,老舍是我的良师益友,演员的一群如于是之等人,都是老友知己、同辈,希望这部戏给下一代的演技留下一点教材的作用吧。’结果证实了他的坚持是对的。”当有人问及谢团长:你们似乎多关注“小人物”的故事,对新社会的发展似乎关注不够?谢团长答道:“目前,我们还是谋求发展、进取的社会,急切于从农业、农村、手工业等蜕变过来,所以拍的和文学作品都是这种特色。至于人性中像性这类问题,我们还未到这个地步。”①
《大公报》署名霍去疾的文章,首先称赞老舍话剧台词十分精彩,“语言运用上的精炼和醇化,使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字眼和词儿都值得吟味。”随后说:“对于此地的影剧工作者而言,像《茶馆》这样的电影,从许多个方面来看,这都是可供揣摩研究的经典之作。”对一般观众,“《茶馆》一类作品是非常好的历史教科书,但比真正的教科书生动、形象、容易理解,可以更好地吸收。”
《大公报》洪克珉《〈茶馆〉由舞台到银幕》的文章中说:“老舍先生的名剧《茶馆》,被谢添导演搬上银幕”,“这是一部编剧绝妙,演技炉火纯青的佳作。”文章对以于是之、蓝天野、英若诚为首的北京人艺一台演员的演技大加称赞,“都是当今中国一代著名的表演艺术家”。“《茶馆》是中国一代明星的杰作”。文章介绍说:《茶馆》1980年到欧洲五国演出,这是中国第一部话剧出国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