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奏刀如飞 神合古人
在影印技术出现之前,碑帖对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播普及发挥了重要作用。长期以来,人们重视的多是书者、撰者、集刻者以及刻立年代、版本等,而较少关注最终将墨迹或拓本摹勒并上石或锓木的镌刻者。
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有幸见到民国陕西著名刻工郭希安为晚清书法家冯恕所刻《蕴真堂帖》拓本(图1),以及《镌字工郭希安自传》(图2)、冯恕为郭希安所书《郭辅仁刻石蒇(chan)工书此为赠》(图3)等实物资料。特撰此小文,以记述郭希安精湛的镌刻技艺,同时也为一名在文化艺术传承中做出贡献的普通劳动者保留一些个人文字资料。
郭希安(图4)(1886~1977年),字辅仁,陕西蓝田孟村乡姚村人。少时丧父,因家贫未得读书,10余岁时奉母命随姐夫来到西安骡马市学习刻碑技艺,由于能吃苦,善钻研,20余岁已在同行中小有名气。
1919年,应总统徐世昌之请,赴北京镌刻徐世昌所临苏轼《西楼帖》,并为徐世昌之弟徐世纲所藏赵孟?\《洞玉经》刻石,共历时5年。又受书法家冯恕(公度)所请,刻《蕴真堂帖》《纂懿流光录》两种,共计68石。并为冯氏所藏200余方端砚、歙砚砚背刻金文等文字,以及镌刻其他碑志,历时7年之久。此后,相邀刻石者接踵而来。不过,因思乡心切,他谢绝了许多相邀者,于1930年携家小返回陕西,在西安关中书院旁置房安家,继续以刻石为业。曾为兴教寺、骊山、华山、西安八仙庵等名胜镌刻石刻多件;为宋伯鲁、宋联奎、于右任、贺伯箴、寇遐、茹欲立等陕西著名书法家所书碑志刻石数十件。还曾受邀到陕西渭南、成阳、商洛等地刻石,先后共刻碑碣墓志数百件。上世纪50年代后乃告封刀。
郭希安在兄妹五人中排行老二。1924年他在北京经宋联奎介绍,同宋氏领养女佣赵氏结婚,共生子女三人。先生处世本分,待人宽厚,怜贫惜弱,救困济难。同王尚玺、白廷锡等同行和谐相处,曾多次接济佃户。结束刻石生涯后,他操持家事,喜种花草。平静的生活和善良性格使他享以高寿,终年90岁。
郭希安刻碑深受宋伯鲁、胡笠僧、张伯英等书法家青睐,几他们所书碑志均由郭希安镌刻,刻成后,交由书院门安善堂姚万安拓印。在北京时,郭氏同著名的碑帖鉴定专家马子云先生交厚,马子云回西安曾多次特地探望他。
冯恕(1867~1948年),字公度,号华农,原籍浙江慈溪,清光绪进士,曾任海军部参事、司长等职。冯书远宗颜真卿,近取刘墉,擅长楷书和行楷,书风朴厚丰润,气势开张,为时人所重。北京曾流传有“无匾不恕”的说法,如“张一元茶庄”“同和居饭庄”“中华大药房”“信远斋”等多处老字号的匾牌,均出自冯恕之手。
冯恕还是一位实业家,参与创办了 我国第一家民企股份京师华商电灯公司,长期担任公司经理。定居北京后,在办实业的同时也从事书画和古玩收藏鉴赏。他精通金文,编撰有《冯氏金文砚谱》,藏有135件青铜器,其中包括他与叶恭绰、郑洪年等集资抢救的国宝“毛公鼎”。冯氏逝后,子女遵其遗嘱将家藏大量文物精品、珍贵图书无偿捐献给围家,得到时任文化部长沈雁冰,副部长周扬、丁西林的褒奖。现在北京西四羊肉胡同73号、甲75号的冯恕旧宅还保存着冯家的家谱、冯恕的书法作品、石碑等历史文物。
笔者所见《蕴真堂帖》拓本共4本,从冯恕在《蕴真堂帖》后所题写跋文(图5)中可知,此帖系冯恕择元以前墨迹未尝刻石或石已佚者30余种(除家藏之外,又借同好所藏三数种),选工精镌,置家祠东庑。其目的是使这些名迹能惠泽世人,传之久远。因原帖得之有先后,故刻帖次序错综。冯氏藏石之室谓“蕴真”,取自光绪皇帝“蕴真惬遇”御匾的前两字。此帖郭希安自壬戌年(1922年)秋至丁卯年(1927)秋,历时月方竞。
笔者统计,《蕴真堂帖》共收晋至元书迹27种(米芾草书九帖按一种统计),其中晋1种,唐1种,北宋14种,南宋6种,元5种。计有:
1.晋?索靖《出师颂》(图6);2.唐?颜真卿《裴将军传》,附宋?曹彬、林逋题跋;3.宋?苏庠手札;4.宋?司马光《耆英会序》;5.宋?苏轼《满庭芳词》(图7);6.宋?米芾《明道观壁记》;7.宋?米芾《虹县诗》(图8),附金?刘景文、元好问,清?王鸿绪题跋;8.宋?米芾《王略帖赞》;9.宋?米芾《向太后挽词》;10.宋?米芾《天衣禅师碑》附清?刘墉题跋。11.宋?米芾《草书九帖》,附南宋?曾觌,明?都穆题跋;12.宋?赵扑(bian)手札;13.宋?李纲手札;14.宋?赵佶《训子图》题跋(图9);15.宋?赵佶《圣赞序》;16.宋?米友仁《潇湘奇观图题识》,附元?薛羲、葛元??(zhe)、贡师泰、刘中守、邓宇志题跋;17.南宋?刘光世手札;18.南宋?朱熹《富贵有余乐词》(图10),附清?姚鼐、孙星衍题跋;19.南宋?朱熹手札;20.南宋?张轼手札;21.南宋?张即之手札;2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