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夏衍生命中的三位女性
第一次听到夏衍的名字还是个初中生,当时的语文课本节选了夏衍早年的名作《包身工》,说的是三十年代上海滩日本纱厂包身工的悲惨遭遇,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深刻印象。而书中的新名词“拿摩温”马上被我们活学活用,转赠给老是在课堂上严词厉色训人的温老师,每当她在教室走廊那头出现,一声警告“拿摩温来了!”刚才还打闹喧嚷的教室顿时就变得鸦雀无声。不过,我对夏公的了解只限于教科??与文学史上记载的一鳞半爪,直到退休后搜集整理与家乡有关的人文历史资料时,才惊奇地发现夏老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都与浙江的德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夏衍是杭州人,三岁那年父亲沈学诗就中风去世,家庭的重担全落在母亲徐绣笙一个人身上。徐绣笙娘家就在离杭州不远的德清县城关镇(今乾元镇),在当地也算得上名门望族。徐绣笙虽识字不多,但性格坚强颇有主见,男人早逝家道中落,她竭力支撑精心安排,使这个失去顶梁柱的破家渐渐摆脱风雨飘摇的困境,站稳脚跟,渡过难关。尽管自己家里依然在穷困边缘徘徊,但徐绣笙还是经常伸手帮助比自家更困难的左邻右舍,逢年过节德清娘家亲戚们送来的鱼肉年糕等年货,她都要从牙缝里省出点分给村里的孤寡老人。徐绣笙爱猫成癖,因为老鼠是她养蚕的天敌。这点癖好也传给儿子,夏衍童年与一只同岁的小猫同床共眠,与猫咪有着深厚感情,长大后只要条件许可,那怕是从事地下工作频频搬家的艰苦环境,家中饲养的狸斑猫装在网篮随同迁移。晚年家中有外宾来访,他家的猫照样爬在主人的膝上,全家上下都爱猫,连孙女都是“猫痴”。1975年7月12日,被监禁了八年多的夏衍终于回家了,全家嘘唏不已之际,一只老猫循声而来,家人见状大为惊讶,原来这只叫“博博”的老猫在夏公被抓走后就离家四处流浪,一直不见踪影,今天竟神助一般出现在主人身边。第二天这只猫就死了,夏公亲手埋葬了它,说这是“义猫”,感慨道:在这人与人关系如此紧张的年代,唯有猫却始终如一忠诚。
母亲的心灵是子女的课堂,儿童成长阶段潜移默化接受的美育熏陶,很容易成为影响他一生的内在因素。母亲徐绣笙是夏衍生命中最早出现、影响最深远的女性,不仅给了他生命肌肤,更重要还将独立自强、慈善博爱的美好品德播撒儿子的心田,孕育了夏衍对国家、对人民、对家人的大爱至诚。
1920年9月,夏衍在浙江省甲种工业学校就读时,在惜贤爱才的许炳坤校长推荐下公费留学日本,经过三个月的语言强化补习后,终于顺利进入日本明治专门学校学习电工技术。1923年,夏衍利用暑假的机会回到阔别三年的杭州,见到了思念已久的母亲与家人。夏衍到德清舅舅家探亲时,受钱姓邻居之托捎带衣物给其在省城读书的女儿,由此结识了杭州女子师范学校的德清姑娘钱青,在钱青的宿舍里认识了她的同学符竹因。符竹因是女子师范小有名气的才女,不仅学习成绩突出,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而且能歌善舞,还会弹琵琶、曼陀铃等乐器。两人再次邂逅是在西湖的柳浪闻莺,与朋友相约游西湖的夏衍被绿荫环抱的亭子里传来“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琵琶声所吸引,走近才惊喜地发现演奏者居然就是前几天刚结识的符姑娘,她与同学出来踏青,面对如画的西湖美景一时技痒,谁知招来了特别观众。夏衍被这位多才多艺的少女所吸引,留下难以忘怀的美好印象,平静的心湖不由自主地掀起阵阵涟漪。暑假期间,夏衍以找钱青借书等理由想方设法接近符竹因,大家谈谈音乐,聊聊诗歌,说说读书,日子过得挺快。假期结束回到日本后,相隔万里,两人依然书信往来,谈学习谈生活谈理想,彼此之间有说不完的共同话题。然而,当涉及到爱情这类敏感话题时,姑娘明确表示双方只能“永远做一个朋友”,让对其心向往之的夏衍顿感失落。后来通过钱青辗转打探,方知此时姑娘已心有所属,他就是当年风头正劲的“湖畔诗人”汪静之。第二年的春天,汪静之与符竹因相约一起投奔当时大革命的中心武汉,不久即结为伉俪。汪静之先后任中学国文教员、大学中文系的教授,但汪长于写诗,似乎并不适合在三尺讲台传道授业解惑,听他课的学生常寥若晨星。因此,汪静之愤然辞职,在老家先后办过酒厂,与人合伙开了小饭馆,雇不起伙计就自己跑堂。1952年,汪静之投奔当年“湖畔诗社”的老朋友冯雪峰,被安排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任编辑。不久因与顶头上司聂绀弩不合,改为特约编辑,工资停发仅靠特约编辑费维持生计。直到1955年夏衍由上海调北京任文化部副部长,符竹因得知后,便写信向当年杭师的同班同学夏衍的妻子蔡淑馨求助。夏衍从妻子那里了解到汪家的困境后及时伸手援助,汪静之才得以转入中国作协成为专业作家,每月可领取有限的创作津贴,且不受单位管束而相对自由。1965年“文革”前夕,汪静之携家带口离开京城回到浙江,隐居在杭州的陋巷里,夫妻俩安于清贫,耐得寂寞,不离不弃,相伴终身。
夏母为儿子婚姻大事牵肠挂肚,她到处物色,几经周折,终于在德清老家相中了门当户对的未来媳妇人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直簦喝球,中打造一流^.doc
- (硬)石膏矿物中硼的提取分离及硼同位素测定.doc
- “0元购”模式在卡券销售中的应用与创新.doc
- “80后”女扶贫队长余静一户不脱贫一天不撤岗.doc
- “2017设施农业产业大会”主旨报告精编.doc
- “3ds Max建模”课程知识微课化重构与表征研究.doc
- “部分翻转课堂”在“流体力学”教学中的应用.doc
- “菜篮子”工程的对策及建议.doc
- “成风化人”的辩证关系研究与传播学思考.doc
- “诚”“思诚”“至诚”王船山批判性思维视域下的道德教育思想摭论.doc
- Unit 5 课时3 Section A(Grammar)(导学案)英语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docx
- Unit 2 Section B 1a-1d 2025-2026学年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pptx
- Unit 5 Section B 1a-2c 2025-2026学年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pptx
- Unit 4 Section A 1a-1d 2025-2026学年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pptx
- 第1课时百分数的认识北师大数学PPT课件.pptx
- 尿液红细胞形态检查.pptx
- 茶馆原文PPT课件.pptx
- 茶馆节选PPT课件.pptx
- 茶馆介绍PPT课件.pptx
- 茶馆PPT课件教学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