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昆虫分类
体长2.5-90毫米。口器咀嚼式,前胸背板大,后足跳跃式。翅长短不一,有时无翅。前翅为覆翅,皮革质,有亚缘脉。雌虫有发达的产卵器。尾须短,分节不明显。常有发达的发音器和听器。渐变态 全世界已知20000种以上,全球广泛分布,在热带和温带地区种类较多,而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的种类和个体数都较少。陆栖性较多,穴居性较少,水边生活的则更少 后足善跳直翅目,前胸发达前翅覆;雄鸣雌具产卵器,蝗虫、螽斯、蟋蟀谱 ①螽斯亚目Tettigoniodea 触角丝状,超过30节。触角的长度大于或等于身体的长度。听器位于前足胫节基部。产卵器长。 A、螽斯科Tettigoniidae ?? 跗节4-4-4(3对足的跗节都是4节)。产卵器剑状或镰刀状,尾须短而硬。 B、蟋蟀科Gryllidae 跗节3-3-3。产卵器针状或矛状,尾须长而软。 ②蝗亚目Acridodea 触角比身体短,30节以下,一般为丝状。听器位于第1腹节两侧。产卵器短,瓣状。 A、蝗科Acridiidae (Locustidae) ??? 前胸背板不向后延伸。触角长于前足腿节的长 度。 跗节3-3-3 B、蚱科(菱蝗科)Tetrigidae 体小,呈菱形,所以又叫菱蝗。前胸背板向后延伸,盖住整个腹部。前翅小,鳞片状。无听器。跗节2-2-3 C、蜢科(短角蝗科)Eumastacidae??? 触角短于前足腿节,在触角的近端部有一个小突起。无听器 ③蝼蛄亚目Gryllotalpode ??? 无听器,前足开掘式,产卵器不外露。 ??? 蝼蛄科Gryllotalpidae ??? 触角30节以上,丝状。尾须不分节,长 11 竹节虫目Phasmatodea 竹节虫 Stick insects , leaf insects 头小,触角丝状,口器咀嚼式。前胸短;中、后胸长,第1腹节与后胸合并。翅发达或消失。体长通常在10-130毫米之间,但最长的种类可达330毫米,是昆虫中身体最长的一种。另一些种类的体形宽阔似叶,叫叶虫。它们都喜欢生活在植物上,白天静伏不动,晚间活动取食。它们是著名的拟态昆虫 世界已知约2500种,均为植食性种类,大多数种类发现在热带潮湿地区,主要分布在东方澳洲地区,但在干燥与温带地区也有发现。我国已记载200多种 如枝似叶称修目,体细足长如修竹;更有宽扁似树叶,躲在林间害植物 12 革翅目 Dermaptera 蠼螋 earwigs 本目昆虫与人类关系不很密切,少数种类危害花卉、贮粮、贮藏果品、家蚕及新鲜昆虫标本,有的种类是蝙蝠和鼠的体外寄生者。革翅目一般喜夜间活动,白天常隐藏在土壤、石块、枯枝、垃圾下。蠼螋腹部第3、4节的腺褶能分泌特殊的臭气驱敌。尾铗是防御的有力武器,受惊吓时,常反举腹部,张开双铗,以示威吓状,而遇劲敌则往往装死不动。雌虫有护卵育幼的特殊习性 体长4-35毫米。体狭长,略扁平。头扁宽,触角丝状,无单眼,口器咀嚼式。前胸背板发达,方形或长方形。体表革质,有光泽。有翅或无翅。有翅则前翅特化为极小的革翅;后翅大,膜质,扇形或略呈圆形,休息时纵横折叠在前翅下,但常露出前翅外。尾须呈铗状。无产卵器。 世界已知近2000种,盛产于热带和亚热带,由温带向寒带种类数递减,但在喜马拉雅地区海拔5000米的高山上也存在它们的踪迹。我国目前已记载211种 前翅短截革翅目,后翅如扇脉似骨;尾须坚硬呈铗状,蠼螋护卵似鸡孵 13 蛩蠊目Gryllobattodea 蛩蠊 grylloblattids 这类昆虫的形态既似蟋蟀又象蜚蠊,故名蛩蠊目。体长13-30毫米。无翅;触角丝状,复眼小,无单眼。口器咀嚼式,上颚发达。雄虫腹部末端有刺突。已知种类都生活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石块、朽木及土壤中。为肉食性昆虫,属稀有种类 本目现存种类仅知1科4属29种和亚种。其分布区狭窄,目前仅限于北美落基山脉以西以及亚洲东北部、西伯利亚南部等高纬度地带。我国仅知1种,1986年首先发现于东北长白上,命名为中华蛩蠊Galloisiana sinensis Wang 1988年被列为我国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体扁无翅蛩蠊目,雄跗有片腹末刺;上颚发达前胸大,个体稀少活化石 14 纺足目Embioptera 足丝蚁 web spinners 本目因前足跗节能分泌丝织网或结巢而得名。植食性,对植物很少有明显危害,其形态、生理和生态富有探索和研究价值,又易于在实验室内培养 体长4-6毫米。细长而扁平,柔软,腹部与胸部几乎等长,褐色、黄褐色或具有金属光泽。翅烟灰色。口器咀嚼式,复眼较小。触角丝状或念珠状。雌虫无翅。前足第1跗节扩大,能泌丝结网 世界已知3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