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药物化学课(1-2).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0 药物化学课(1-2)

药物化学 (Medicinal Chemistry) (Pharmaceutical Chemistry—旧用法) 华中科技大学 化学与化工学院 生物无机化学与药物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周 军 Tel:O) E-mail: hustzhj@163.com ;第一章 绪 论 ;1.药物化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 药物——是指对失调的肌体呈现有益作用的物质,包括有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作用的物质。 药物分类——化学药物、生物化学药物、天然药物。根据我国2007年7月10日发布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依据新药审批管理的要求把新药分为三类:中药、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 药物化学——药物化学是一门研究(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化学制备、体内代谢、化学结构与药效相互关系、药物作用的分子机理、以及寻求新药的途径和方法的科学。 ;药物化学的任务—— (1)为有效利用现有药物提供理论基础。 主要研究: 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药物定性与定量,药物的稳定性。 ——以确定药物的质量、药物的剂型选择、药物的分析检验; 药物的代谢过程与代谢产物,药物的作用机理。 ——是剂型制备、药物的化学结构修饰的重要根据。;(2)为生产药物提供经济合理的方法和工艺。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药物合成路线及工艺条件,提高合成设计水平,发展新原料、新工艺、新方法和新试剂;其中心环节: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最高经济效益。 (3)不断探索开发新药的途径和方法,争取创制更多新药。主要研究内容: 随机筛选与意外发现; 药物设计。;2、药物化学发展的简要回顾 药物化学的建立与发展依赖于近代化学及化学工业的建立与发展,始于19世纪,可以简要地分为三个阶段: u从动植物体中分离、纯化和测定天然产物; u??合成药物的大量涌现; u? 药物设计。 中国药物化学事业总体来说,还是相当落后,等待大家去发展。 ;4.本课学习的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药物的转运代谢与药效关系 第三章??? 受体学说与新药研究 第四章???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效关系 第五章??? 药物定量构效关系 第六章??? 新药开发的途径和方法 第七章??? 有机药物的制备与质量控制 第八章??? 有机药物的化学结构修饰 第九章??? 新药研究的内容与新药申报;第二章 药物的转运代谢与药效关系 ;药物在体内的过程: 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其中吸收、分布和排泄统称为转运。代谢使得药物发生变化,在转运过程中都可以发生。产生药效需药物在作用部位有一定药物浓度,依赖于吸收和分布;代谢和排泄则控制了药物的作用过程和持效时间。药物的转运、代谢与药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密切相关。 ;一、药物的化学结构和转运;(一)生物膜 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必须通过各种屏障:表皮、呼吸道、胃肠道粘膜、毛细血管壁、肾小管壁、血脑屏障等。这些屏障为各种细胞的外膜。这些膜统称为生物膜。 生物膜——是由亲水性基团向外、疏水性基团向内的磷脂双分子层镶嵌,或吸附有蛋白质所构成的、有流动镶嵌结构的分子层所组成。 ;生物膜的化学组成: (1)膜脂:卵磷脂(phosphatidylcholine)、鞘磷脂(sphingomycline)、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和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胆固醇。 (2)膜蛋白:外周蛋白和内嵌蛋白。 (3)膜糖类:糖蛋白和糖脂。 ;(二)药物过膜转运方式 (1)?被动扩散(passive diffusion):顺浓度梯度扩散,没有竞争抑制现象,不需要能量供应,无饱和现象。 (2)??主动运转(active transport):逆浓度梯度或逆电势梯度转运,不需要有特定的脂水分配系数,需要与之互补的蛋白载体参与,需要能量供应,有竞争抑制现象,有饱和性。 (3)?膜孔扩散(pore diffusion):膜孔的直径7x10-10m。分子量小于100D的物质通过。;(4)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需要与之互补的蛋白载体参与,有饱和性,但顺浓度梯度扩散。 (5)离子对运转(ion-pair transport):强离解性化合物靠与内源性物质结合成离子对,形成中性离子对复合物,以被动扩散的方式。 (6)胞饮作用(pinocytosis):经过细胞膜微小的凹陷,吞饮含有少量溶质或悬浮质的细胞外液,形成的泡囊,转到细胞内的过程称为pinocytosis。 ;(三)药物吸收 1.胃肠道吸收 胃肠道pH:胃1~3,小肠5~7,大肠7~8。药物在各区段中的吸收随药物的溶解度和脂水分配系数的不同而变化。 ;(1)中性化合物 胃肠道吸收中性化合物进入血液循环主要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