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怀六甲”的道教文化意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身怀六甲”的道教文化意蕴

“身怀六甲”的道教文化意蕴   身怀六甲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指称女子怀孕的成语。这个成语频繁地出现在明清以来的杂剧小说中,如《东周列国志》、《镜花缘》等等,可见在当时就已经成为市井的俗语。从字面上看,“六甲”似应是胎儿的代称,可为什么以“六甲”指代胎儿,人们却不甚明了。   道教中的六甲观念   “六甲”的观念源于古人对天干和地支的使用。“甲”为天干之首,从而形成了六组以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为首的干支搭配,被称为“六甲”。纪日是早期对“六甲”最广泛的应用。《汉书?食货志》中说:“八岁入小学,学六甲、五方、书计之事,始知室家长幼之节。”说明推算干支记录时日,是西汉时儿童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也令“六甲”的观念深入到最广大的民众思想中间。作为最基本的数术工具,六甲成为历法、天文、式法等数术的重要组成要素。“六甲”与身体的关联,受到了战国秦汉时天人合一观念影响。《文子?九守》说:“头圆法天,足方象地。天有四时、五行、九曜、三百六十日,人有四肢、五藏、九窍、三百六十节。”说明当时人们已经把周身三百六十节与一岁的时日对应起来。   “六甲”由于其时空特性,在道教的仪式、法术、养生等活动中扮演着基础性的作用,并进一步形成了独特的神灵系统。《太平经》中说“目月列星、五行四时、六甲阴阳、万物妓行动摇之属,皆不空生。……此皆有神有君长,比若人有示,故畏之,不敢妄行。”早期道教认为,“六甲”与“日月列星”、“五行四时”一样都由神灵和君长进行掌管。在道教漫长的历史中,由于道派众多、教义纷呈,六甲神灵的数量、名讳往往有着不同说法。《金锁流珠引?六甲阴功上》中说:“六甲,五行之子也,有三等。上等符书入上元,谓之老君内秘三符六甲?。世人遇之者,志心修行有功,去百病,来六神……中等六甲,号曰灵飞……五行六甲为下等,此名三等六甲也。其三等六甲,学道之人皆须修奉。”   从道教角度来看,女子身中所怀的“六甲”其意义是多重的,不仅指代六甲神灵赋予胎儿形体和机能的天地精气,还指代六甲神灵护佑胎儿平安出生的作用。   塑造生命的六甲   “六甲”首先表现为赋予胎儿形体和机能的天地精气。唐代道士孟安排所集的《道教义枢》卷四《五荫义》称:“六家者,一甲寅木,主骸骨;二甲辰风,主气息;三甲午火,主温暖;四甲申金,主牙齿;五甲戌土,主肌肉;六甲子水,主血液。其如《玄妙经》所明。”这段文字讲述了组成五荫的“六家”的细节。“六家”首先表现为六甲,即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甲子。在这之中,地支的五行属性决定了其中五甲的五行属性:寅为木故甲寅亦为木,午为火故甲午亦为火,以此类推。《五荫义》说:   “五荫之法,并因五常、四大、六家所成。”“五常”即“五行”,也就是金、木、水、火、土;“四大”即地、水、火、风,是由印度传来的元素说。因此,“五行”和“四大”藉由“六甲”成功地融汇到一起。在这之中,甲寅主骸骨、甲申主牙齿、甲戌主肌肉、甲子主血液构成了人的身体;甲辰主气息、甲午主温暖构成了人的生命运动。《道教义枢》称这一思想来源于《玄妙经》,应即成书于东晋中后期的《玄妙内篇》。王维成、刘国钧、许理和、大渊忍尔、福井康顺、吉冈义丰、楠山春树、科恩、刘屹等均对《玄妙内篇》有过讨论。刘屹指出《玄妙经》是《玄妙内篇》的演变,《玄妙内篇》的文本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变化丰富。考――六朝至唐初道典文本变化之一例》,载《敦煌文献论集》,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613-634页。)   至迟到晚唐时代,《玄妙内篇》的“六家”或“六甲”的观念就已经与中医学视域中的脏腑观念结合在一起。杜光庭《墉城集仙录》卷一《圣母元君》引《玄妙内篇》的经文,不但重申了《道教义枢》中所称引的说法,还指出了六甲神与心、肝、脾、肺、肾五脏以及六腑中之胆腑的对应关系,认为“六家共成人身”。“六甲”不但构成人的肌肉、骨骼、血液、齿爪,也维系着呼吸、运动等生命机能,同时还对应着道教观念中人身最重要的六个脏腑器官。   这种观念后来为传统中医家所接受。成书于明代的《普济方》中便吸收了《玄妙内篇》的说法,还运用传统中医理论进行了阐发说明。如其认为甲子水神能够“调畅血脉,润泽三焦”,《灵枢?本输》说:“三焦者,中渎之腑也,水道出焉,属膀胱。”这就将甲子水神所代表的肾脏,与中医理论中与肾相表里的膀胱腑,以及主司水液运行的三焦相联系起来,融入了传统的中医理论体系。   保胎护命的六甲   对孕妇和胎儿而言,“怀胎十月,一朝分娩”从古到今都是一个脆弱而危险的过程。在世俗的病因和病机之外,道教认为尚有许多因素会对受孕保胎产生危害。“众邪魍魉妖魅鬼神”、“上世亡魂”的干犯,以及他人施加的“诅咒蛊厌”,都会导致妇女绝产不孕,或者孕妇胎气不稳,生产不顺。在古代的落后条件下,胎儿六甲安稳、足月顺利生产、最终子母可以相见,成

文档评论(0)

5201314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20100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