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轻松”与“并不轻松”
“轻松”与“并不轻松”
一个人的名字必然与其本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作家、诗人来说尤其如此,一个名字往往便代表了一种价值观、思考方式、生活方式,甚至本身就是一种宿命。对于诗人李轻松来说也是这样,她名字中的“轻松”代表了对人生的一种理解和期待,“轻松”是一种诉求、目标、归属。但同时,它又是不在场的、彼岸式的,“轻松”更多只是在走向轻松的途中:这一过程并不轻松,它是不安全的、紧张的、矛盾重重的、危机四伏的……所谓的“轻松”更多只是对于“轻松”的“想象”,是在与各种异质性因素的角力中对之的靠近和认同。李轻松的诗歌充满了轻松与紧张、单纯与复杂、宁静与暴烈等因素的复杂纠缠,具有很强的情感张力,在我看来,从这一角度出发应该可以探知其诗歌世界的若干奥秘。
李轻松的诗作大量涉及非常态、极致性的处境和体验,比如死亡、鲜血、病痛、残缺、疯狂、暴虐、梦魇、杀戮、丧失……这不仅在当代的女诗人中非常特别,而且与男性诗人相比也是独树一帜的。这种情况的出现显然与诗人童年时期的创伤性人生经验,与她早年偏于内向甚至封闭的性格,与她此后的经历都有关系,而在这背后,则与她对于人生、世界的根本性认知有关:这个世界是不安全的,充满伤害、压迫、变故,个人是渺小的,难以掌握自己的命运,等等。这样,她的诗歌便充满了对于“不安”的表达和倾诉:“轻松”是一种难以企及的目标,而“不安”则是本体性、弥漫的、无处不在的。比如《火》:“我选择裂开的窗花 来超度一代苦难/我选择祭祀的火 来埋葬绵绵的倾诉/我选择死 在自焚中集满香木/我选择无法选择的一切/于凛冽 于空旷 于孤寂/我在火与血的惨淡中 听到麻雀的叫声/小小的 五味俱全的悲哀”,单单从裂开、祭祀、自焚、凛冽、空旷、孤寂、火与血、惨淡、悲哀等这些高密度、高强度、极端样态的语汇中,我们已经能够感受到那种激烈的,充满矛盾与紧张的情感状态,这样的诗句在李轻松的作品中是并不鲜见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笔下的“我”,这里面包含着她精神世界中非常隐秘的信息:“带着与生俱来的恐惧/我指算道路 吉凶未卜”;“我呼喊着自己 找不到我”;“送我一匹马,送我一个故乡/我会在我之外/与我同行……”;“一声尖叫 我梦游般地被唤醒/我已把自己损坏无余”。这里,诗人的自我形象是痛苦、紧张、破碎、自虐、自我分裂的,这显示了自我精神世界的矛盾与复杂,将一个现代主体的形象真实地描摹了出来。在这样的“自我”的基础上,外在的“世界”显然也只能是异质性的,难于认清、无从把握,上面所说的极致性处境便是对自我与世界及其关系的传达,它绝非刻意为之,更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心理真实的一种表达。
李轻松经常将两种相反的、极端的事物、特性、状况进行奇异地连接、并置,在最远的距离中突然陡转,让人看到它们原本就是融为一体、密不可分的。比如《无名之物》中,“黑暗与猛禽之眼。时光与枯骨之死/都是斑斓的。我试图把水乳分开/用神色与声色浮现出来……”比如《从泥土到云端》中,“这空无的域外 虚渺是一种充实”。此外,诸如“天空与泥土”“芳香与陈腐”“飞鸟与鱼”“冰凉的春天”“荒凉的火焰”“在太阳中呈现黑子”“肉体里的针芒”“淫秽的美丽”等等的词语组合更是比比皆是,诗人对这样的表达大概是非常着迷、乐此不疲的。在《一群人》中,作者更是指出了“我”这“一个人”与“一群人”之间近乎分裂、却又和谐共生的状态,一定程度上,我即一群人,一群人即我,同时,我非一群人,一群人亦非我,其中情状,颇耐人寻味。而同时,这种现象并不仅仅存在于修辞、表达的层面上,在诗歌的整体和深层意蕴上,李轻松的诗也大都表现出一种悖论、错位、荒谬的状况,这是更高层面,也是更具根本性的对生命的洞察。很显然,这是一种直面人生的残缺、痛苦、绝望、失败、荒诞、卑微、晦暗……并对之做出表达的诗,它没有回避或粉饰人生,虽然疾言厉声的呐喊和短兵相接的搏杀并不多,但却是韧性而不屈的战斗,是真正的勇者的行为。这种呈现方式固然极端,但却有效、有力,将人生的真相推到人们面前,是富有启示意义和感染力的。李轻松说,“那种死亡腥气的笼罩,对悲剧的红色特有的宿命感,个人经验中巨大的原动力,都毫无例外地驱使着我的脚步。许多年以来,生存与毁灭的主题一直都贯穿于我的写作之中,让我把生写成死,把爱写成灰,把春天写到忍受,把美写成丑”,并认为自己的诗歌中具有一种“破碎的美学”。在她的诗作《碎心》中,也有着对于“破碎”的书写:“就这样,我坐在冬天的最后日子里/把我曾经破碎的诗歌拿来/与我曾经破碎的心放在一起/让你看到:一种爱与死。”这里,“心”的破碎与“诗歌”的破碎深度纠结,其中包含了爱与死的深刻生命体验,作者是深谙残缺之美、破碎之美的。这种“破碎的美学”能够更好地传达人的复杂、悖谬的情感、精神状况和人生的悲剧性命运,是具有“现代”意义同时也有重要艺术价值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