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景区 一个小康村.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个景区 一个小康村

一个景区 一个小康村   皇城相府正式对游人开放不过短短8年时间,在这8年当中,皇城相府从默默无闻到声名远扬,它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变化?有“地上文物宝库”之称的山西省类似的建筑不在少数,而皇城相府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迅速窜红,它究竟有哪些过人之处?皇城相府所在的皇城村又是怎样从一个人均不足半亩地的穷山沟成为家家住进别墅的小康村?这当中发生了哪些令人称奇的故事?下面就让我们带您走进这个神奇的地方,解开心中的层层迷雾。      张家胜――一个善于创造奇迹的村支书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皇城村能有今天的繁荣,离不开村支书张家胜这个带头人。张家胜个头不高,年轻时就是全镇第一个骑回摩托车的人,现在是皇城村第一个开宝马的人。   张家胜连续5年被山西省煤炭厅授予“先进工作者”;1994年荣获“山西省优秀青年乡村科技实业家”称号;1998年荣获“山西省劳动模范”称号;2003年当选为山西省第十届人大代表,张家胜在继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十大杰出村官、山西记忆2005十大新闻人物之后,又被农业部授予“中国农村十大致富带头人”称号。   最初要搞旅游开发的设想就来自这个皇城村的带头人――张家胜。1984年他出任村支书以后,就把如何带领全村人致富当成了头等大事。皇城村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张家胜把开采煤矿当作财富积累的第一步。   开煤矿并不像您看我们的文字这样简单,要开就开有正规手续的大矿。从此张家胜开始一趟一趟地往返于皇城村和太原,一个小小的村官要想叩开省里各大厅局的大门难度可想而知。其中的艰辛这里不必多说,最终张家胜如愿以偿了。而就在他看着满载着乌金的车辆一辆接着一辆往外运的时候,他却在考虑另一个问题――煤挖完了怎么办?   张家胜在接待来煤矿检查的领导的过程中,发现大家对陈廷敬这座已经破败的院子颇感兴趣,而且不时有省内外的文化人前来光顾。既然懂历史的文化人都觉得陈廷敬的老宅子有看头,那么把它开发出来,吸引一批花钱买门票的游客,皇城村不就可以和旅游产业挂起钩来了吗!   为了搞清楚陈廷敬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物,他的历史地位究竟如何,张家胜跑去了省城,跑去了京城,拜访了许多专家。功夫不负有心人,所得到的结论越来越让他振奋。在一次小范围的讨论会上,许多专家第一次知道了陈廷敬还有一处如此大规模的故居,并且一直保存到今天。他们希望能在陈廷敬故里再开一个较大规模的研讨会,身临其境地了解陈廷敬故居的建筑以及遗存的史料。   1998年10月23日,“名相陈廷敬暨皇城古建学术研讨会”在山西晋城市阳城县召开。来自北京、山西、东北等地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新闻单位的70余名专家学者受邀出席了会议,提交了30余篇讨论陈廷敬历史地位、学术思想、诗文及其品格以及皇城古建筑的学术论文。陈廷敬的地位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张家胜也暗下决心,一定要把皇城相府修复完整,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   在学术界里得到认同并不代表会被老百姓接受。要想开发皇城相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笔钱从哪里来,该怎么花,村民们同不同意?更棘手的问题是,相府里还住着几百口人,要想搬迁出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隐在民间人未识      “陈阁老”就是前文提到的康熙皇帝的老师、《康熙字典》的总阅官、文渊阁大学士陈廷敬,“阁老”是人们对明清时期内阁老臣的尊称。“陈阁老”这位老西儿一生事君,在家乡生活的时间很有限。据专家考证,陈廷敬在京为官以后只短暂回家4次,并没有机会在家里多住。他最终病故在相位,临终前还在编纂《康熙字典》,死后才由专人护送还乡。也许陈廷敬当初修建这座官宅是为了告老还乡以后有一个栖身之所,但事实上这样的福利他自己并没有享受到。与其说这是他为自己修建的官宅府邸,倒不如说是供他一时闲居的“后花园”。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专属于陈氏家族的宅院住进了当地的外姓人。有人说是因为陈氏家族到后来已经衰败了,不得不变卖家产,慢慢地越来越多的外姓人都住了进来。从那时起,“陈阁老”的“后花园”已经不再专属于陈家。到后来土改的时候,更多的老百姓住进了皇城相府,从此这里就成为村民的集体财富。   直到皇城相府开发之前,皇城村的大多数老百姓仍然世代居住在这个规模宏大的建筑群里,他们凭着仅有的一点土地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三百多年过去了,村里人,包括这座大宅院最初的主人陈氏家族的后裔也只知道这里曾经是一个叫做“陈阁老”的大官修建的大宅子,就连村里最年长的人也说不清楚它的来历,这个所谓的皇城相府早已变成老百姓赖以生存的安乐窝。   据村里一位年近八旬的老者回忆,在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已经住在这里了。关于“陈阁老”的事情他听老人们说起过,但只剩下一些零星散碎的记忆片断。相府里还有陈家的宗祠,但是小孩子很少有敢进去的。和其他的孩子一样,他们每天自由穿梭在这个

文档评论(0)

5201314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20100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