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康复护理》第二章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第十二节慢性阻塞性肺病)教材.ppt

《康复护理》第二章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第十二节慢性阻塞性肺病)教材.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第十二节 慢性阻塞性肺病 的康复; 二、主要功能障碍及评估 (一)主要功能障碍 1.有效呼吸降低 患者呼吸运动障碍,有效通气量降低,影响了气体交换功能;长期慢性炎症,呼吸道分泌物的引流不畅,加重了换气功能障碍,常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不少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年龄偏大,有不同程度的驼背,肋软骨有不同程度的钙化,限制了胸廓的活动,导致肺功能进一步下降,使有效呼吸降低。 ;2.病理式呼吸模式 肺通气功能明显障碍,影响了患者平静呼吸过程中膈肌的上下移动,减少了肺的通气量;患者为了弥补呼吸量的不足,加紧胸式呼吸,以增加频率来提高氧的摄入,即形成了病理式呼吸模式。这种病理式呼吸模式造成正常的腹式呼吸模式无法建立,更限制了有效呼吸。; 3.呼吸肌无力 患者有效呼吸减少,呼吸困难及病理性呼吸模式的产生,活动量减少,均影响膈肌,肋间肌、胸大肌等呼吸肌的运动,失代偿后产生呼吸肌无力。 4.能耗增加和话动能力减退 气短、气促常使患者精神和颈背部乃至全身肌群的紧张,使机体体能消耗增加。另外,患者因惧怕出现劳累性气短,限制自己的活动,有的患者长期卧床,丧失了日常活动能力和工作能力。 ;5.心理障碍 患者因长期阻塞性肺疾病,使有效通气功能下降。机体供氧不足,造成乏力、气短、精神紧张,部分重度患者可出现喘息,影响休息和睡眠。使患者产生焦虑和压抑的心理症状,对呼吸困难有恐惧心理。有些患者伴有各种神经精神症状。 ; (二)评估 1.健康状态评估 (1)患者一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环境、家庭情况等。 (2)在COPD的各种致病因素中,吸烟是最重要的因素,应询问吸烟时间及吸烟量。 (3)了解患者过去史,是否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等。 ; 2. 肺功能测试 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百分比预计值。 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之比(FEV1/FVC)。 3.COPD严重程度评估 对确诊为COPD的患者,可以根据其FEV1%预计值下降的幅度作出严重程度的分级(表); 表 COPD严重程度的评估 分级 分级标准 I级:轻度 FEV1/FVC 70% FEV1≥80%预计值 Ⅱ级:中度 FEV1/FVC 70% 50%≤ FEV180%预计值 Ⅲ级:重度 FEV1/FVC 70% 30%≤FEV150%预计值 Ⅳ级:极重度 FEV1/FVC 70% FEV130%预计值或 FEV150%预计值,伴慢 性呼吸衰竭 ;7.心理社会评估 护土应详细了解患者及家庭对疾病的态度,了解疾病对患者的影响,如心情、性格、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否感到焦急、忧虑、恐惧、痛苦,是否悲观失望,是否失去自信自尊、退出社会和躲避生活。 ;三、康复护理措施 (一)保持和改善呼吸道的通畅 1.良姿位 患者采取坐位或半卧位,有利于肺扩张。 2.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 方法:先深吸气,然后关闭喉头增加气道内压力,再收缩腹肌(通过增加腹腔压力抬高膈肌)同时收缩肋间肌(固定胸廓不使其扩张)以提高胸腔内压,在肺泡内压力明显增高时突然将声门打开,即可将痰液随喷出气流排出。 ;3.胸部叩拍 将手掌微曲呈碗口状在吸气和呼气时叩击患者胸壁。叩拍力可通过胸壁传至气道将支气管壁上的分泌物松解。叩拍应沿支气管的走向从上往下拍或从下往上拍,叩拍时间1-5min。高龄或皮肤易破损者可用薄毛巾或其他保护物包盖在叩拍部位以保护皮肤。 4.体位引流 体位引流是依靠重力作用促使各肺叶或肺段气道分泌物的引流排出。适用于神志清楚、体力较好,分泌物较多的老年人。 ;(1) 引流体位的原则:应将病变部位置于高处,使引流支气管的开口方向向下。 (2) 体位引流方法:每天做2~3次,总治疗时间30~45min,每种体位维持5~10min。,宜在早晨清醒后作体位引流。为了预防胃食管反流、恶心和呕吐,应在饭后1-2h进行头低位引流。引流过程中需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 (二)呼吸训练 放松练习 患者可采取卧、坐、站体位,放松全身肌肉。对不易松弛的患者可以教给放松技术,还可作肌紧张部位节律性摆动或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