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保持呼吸道通畅,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每小时听诊肺部,有痰鸣音及时吸痰,按需吸痰。如有呼吸困难、口唇紫绀、血氧饱和度快速下降至90%,立刻报告组长和值班医师并采取有效措施。 明确呼吸机报警原因,及时处理呼吸机报警,如有疑问及时汇报组长和值班医生。 SpO2监测 脉搏氧饱和度(SpO2 ) 结构:光电感受器、微处理机和显示器 原理:不同组织吸收光线的波长不同 一定量的光线传到分光光度计探头→氧合血红旦白吸收可见红光,还原血红蛋白吸收红外线→光量转为电信号→光强度数据换算成氧饱和度百分比 正常值 SpO2 =HbO2 /(HbO2 -Hb)×100% 正常值:96~100% 脉搏氧饱和度监测 临床意义:根据血红蛋白氧合离解曲线(S曲线),通过氧饱和度了解氧分压间接了解病人PaO2高低,以便了解组织的氧供情况。 SpO2与PaO2的对应关系曲线(氧离曲线) 呈“S”形,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相关; 当PaO2 >100mmHg时SpO2不再升高; PaO2 <90mmHg时, SpO2较敏感, PaO2<60mmHg时 SpO2下降更为迅速。 影响SpO2的因素 温度、血液PH值及PaCO2 氧和血红蛋白变化 贫血 高胆红素血症 静脉内颜料 监测SpO2时,应注意手指末梢血液循环状态,若休克、低温、应用了血管收缩药物、贫血等,均可使末梢血流减低,使SpO2数值降低,甚至测不出。必要时血气分析。 影响SpO2的因素 蓝色指甲油 外部光干扰 低温和血压 肺泡弥散功能、心输出量和通气血流比 传感器松动 患者活动 脉搏氧饱和度(SpO2 ) 3、影响S曲线因素 ⑴受温度、血pH、PCO2及影响:温度↑ pH↓、PCO2↑均可使S曲线右移; ⑵受RBC内2,3-DPG影响,可使S曲线右移; ⑶COHb与指甲油:可出现错误地高读数 ⑷受温度与血压的影响: ⑸肺泡弥散功能,心输出量,通气与血流比均可影响; ⑹其它因素:病人躁动、传感器松动等; 呼吸功能监测的其它方面 体格检查 痰液微生物监测 X线摄片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B超检查 胸腔穿刺检查 动脉血气和酸碱监测 血气分析的作用: 有助于对呼吸状态的全面而又精确的分析判断 评价呼吸器治疗效果 调整呼吸器参数 动脉血气分析的参数 pH值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动脉血氧分压 动脉血氧饱和度 动脉血氧含量 AB(实际HCO3-) SB(标准HCO3-) BE(碱剩余) BB AGp TCO2 pH值 正常值:7.35~7.45,平均7.40 临床意义: <7.35:失代偿性酸中毒(呼吸性/代谢性) >7.45:失代偿性碱中毒(呼吸性/代谢性) 7.35~7.45:1、正常;2、代偿的酸碱紊乱; 3、互相抵消的酸碱紊乱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正常值:35~45mmHg(4.7~6.0kP) 临床意义: 1、判断肺泡通气量(反比关系) 2、判断呼吸性酸碱失衡(>45mmHg呼酸) 3、判断复合性酸碱失衡:代谢性酸碱失衡后, pH值正常, PaCO2降低或升高 4、诊断Ⅱ型呼吸衰竭 5、诊断肺性脑病: PaCO2 65~70mmHg 6、估计脑血流量: 动脉血氧分压(PaO2) 概念:物理溶解于动脉血中氧产生的张力 正常值:90~100mmHg(12~13.3kPa) 临床意义: 1、衡量低氧血症:轻、中、重度缺氧 衡量有无缺氧及缺氧的程度: 90~60mmHg→轻度缺氧 60~40mmHg→中度缺氧 40~20mmHg→重度缺氧 2、诊断呼吸衰竭:小于60mmHg。海平面760mmHg大气压;休息状态;吸入室内空气: PaO2< 60mmHg,排除右→左分流、肺V-A瘘 3、间接诊断酸碱失衡: PaO2< 30mmHg提示代谢性酸中毒(乳酸增加) 肾功能监测 排尿情况观察和尿液分析与测试:尿量、尿比重 血实验室检查:血肌酐、血尿素氮 尿、血渗透压比值 肾功能监测 1、尿量:肾功能改变的最直接指标 尿量<30ml/ h→肾血流灌注不足→间接提示全身血容量不足; 尿量<400ml/24h→少尿→肾功能损害 尿量<100ml/24h→尿闭→肾衰; 尿浓缩-稀释功能 监测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 改良法:保持原有生活习惯,晨8点排尿弃去后至晚8点每2小时留尿一次,晚8点至晨8点留尿一次,分别测定各次尿量和比重 正常值: 量 昼:夜 3~4:1,夜总量小于750ml 比重 最高一次大于1.020,高低之差大于0.009 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