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宝石珍珠鉴定课件演示.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演示文稿演讲PPT学习教学课件医学文件教学培训课件

1、经验法 一般天然珍珠的质地细腻、透明度较高、光泽柔和、外形多不规则,个体较小。 养殖珍珠因成珠年代短,质地细腻程度相对较低,透明度和光泽不及天然的好,形状多为圆形(海水珠)、椭圆形(淡水珠)等,个体较大,表面常有勒腰、褶皱纹等现象。 根据珍珠的外观特征规律初步识别。 2、透光检查 用强点光源从背面透射珍珠,当转动珍珠至合适角度时,有核养殖珍珠可隐见到其内部珠核平行层显示出的平行条纹效应。 3、放大观察钻孔 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钻孔内面,靠近孔口处: 人工养殖珍珠常出现有一层明显的褐色线迹——壳角基质间痕,用针角动可掉下鳞片状粉末。 天然珍珠无核,珍珠层厚实,一直深入至珠体中心,层次细密,一般无明显间痕。 壳角基质间痕部位 4、X射线照相法 原理:利用珍珠内部不同结构层对X射线的透过性差异,使内部特征显示在胶片上。 可以用于准确鉴别珍珠的成因类型及壳层厚度。 无核养殖珍珠内部呈现一个空洞。 5、其它方法 (1)重液法:有核养殖珍珠的密度常高于天然珍珠,为2.7~2.8,多数大于2.71(90%);而天然珍珠大多小于2.71(80%)。 (2)磁场反应法:天然珍珠在磁场中无旋转现象,有核养殖的旋转,只有当珠核的层理平行磁力线时静止。适于正圆形珠。 (3)内窥镜法: 4、X射线荧光法:除澳大利亚产的银光珠有弱黄色荧光外,其它天然珍珠均无荧光;养殖珍珠有弱~强的黄色、浅绿色荧光和磷光。 5、X射线衍射法 :天然珍珠呈六次对称衍射图像,有核养殖珍珠呈现四次对称衍射图像,仅在特殊方向呈六次对称衍射图像。 六、天然及染色黑珍珠的鉴别 方法:浸泡于AgNO3溶液中,取出晒干染成不透明灰黑色或纯黑色。 天然或养殖黑珍珠 染色黑珍珠 外观颜色 非纯黑色,略带彩虹样闪光的深蓝黑色或带有古铜色调的黑色,色不均,光泽强 纯黑、灰黑,色均,光泽差 放大检查 表面光滑、细腻 表层有腐蚀所致的细微褶皱、不自然斑点,钻孔附近有残留黑色染料 5%硝酸擦拭 不掉色 会在棉签上留下黑迹 LW 红色、粉红色或浅黄白荧光 无或灰白荧光 交叉滤色镜 暗淡红色 无变化 X射线荧光分析 无Ag 有Ag 与HCL反应 白色气泡 黑色气泡 X射线照相 在珠母、角质和珍珠层间有明显连接带 Ag对X射线有屏蔽作用,在照片上只呈现白色条纹 红外照相 底片显示青色像 青绿色~黄色像 刮取粉末 白色 黑色 七、珍珠与仿珍珠的鉴别 1、塑料仿制珠 乳白色塑料上涂上一层“珍珠汁”(用青鱼鳞提取的鸟嘌呤溶于硝酸纤维溶液中形成)。 初看很漂亮,细看色泽呆板,大小均一,手感轻,有温感,放大观察表层呈均匀分布的粒状结构,钻孔处有凹陷,用针挑拨,镀层成片脱落,无荧光,不溶于盐酸。用两粒天然或养殖珍珠相对轻轻磨擦(或牙试)有砂粒感,而仿制品无砂粒感,有滑感。 2、珠母镀层仿制珠(贝壳仿珍珠) 用厚贝壳上的珍珠层磨成圆球或其它形状,然后涂上一层珍珠汁制成,仿真效果好。 与珍珠的主要区别在于放大观察时看不到珍珠表面所特有的生长回旋纹,而是类似于鸡蛋壳表面的高高低低的单调的糙面。用针挑则成片脱落,透射光下可见内核平行条纹,牙试有滑感。 第七章 主要有机宝石各论 第一节 珍 珠 第二节 珊 瑚 第三节 琥 珀 第四节 煤 精 第五节 象 牙 第六节 龟 甲 第一节 珍 珠 珍珠(Peral)是软体动物贝壳体内生成的一种生物矿物,它与贝壳的珍珠层结构类似、成分和性质也基本相同,只是形态有差别。 珍珠不仅是有机宝石中的最重要品种,同时还以其特殊的瑰丽色泽和高雅品格,被誉为“宝石皇后”。 一、珍珠的形成原理 双贝类软体动物: 海水中:马氏贝、白蝶贝、黑蝶贝、企鹅贝、金唇贝、银唇贝、牡蛎、车磲等。 淡水中:三角帆蚌、褶纹冠蚌、无齿蚌(河蚌)等。 珍珠成因——异物说: 外来异物(砂粒、生物碎屑、寄生虫等)侵入到软体动物的贝壳内面和外套膜之间,刺激上皮细胞分泌出珍珠质粘液,同时引起上皮细胞增生向内凹陷,逐渐形成珍珠囊。珍珠囊内上皮细胞继续不断分泌珍珠质,在异物上一层层沉淀,结果形成珍珠。 S—外壳层 P—珠母层 (珍珠层) Ea—外套膜外表皮 B —结缔结织 Ei—外套膜内表皮 软体动物横切面 珍珠囊的形成 珍 珠 形 成 图 解 珍 珠 形 成 图 解 人工养殖珍珠: 用人工方法将“异物”(异体贝的外套膜细胞小片和贝壳珠核)植入育珠贝的体内组织中,培养出珍珠囊并生长成珍珠。 分四种: ⑴有核珍珠:移植异体贝细胞小片紧贴珠核到育珠贝外套膜皮下,形成珍珠囊和珍珠(8~12个月) ⑵无核珍珠:只将异体贝的细胞小片置入育珠贝外套膜皮下,生成珍珠囊和珍珠(3~4年收获) ⑶附壳(贝附)珍珠:把珠核做成一定形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