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4课-宋明理学
今天,在一个多元文化碰撞的时刻,宋明理学伴随在我们身边。审视宋明理学,我们看到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但我们也看到了无数因追求气节品德而变得挺拔高大的灵魂。面对理学,我们应该去蔑视,去跪拜,还是去取舍,去扬弃,这应该是一个摆在我们每个人成长面前的终身命题,这也是一个摆在我们民族发展面前的永久命题…… * 第四课宋明理学深圳市翠园中学孙曙光 第4课 宋明理学 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春秋时期,应运而生 →战国后期,蔚然大宗 →秦朝时候,遭到打击 →西汉初年,逐渐复苏 →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 儒 学 →魏晋南北朝 结合以下材料思考:魏晋南北朝时儒学发展如何?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唐朝诗人杜牧有感于南朝佛教盛行所做的一首诗。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开始寄希望于宗教。于是,道教兴起,佛教盛行。从王公贵族到黎民百姓,纷纷崇信佛教,皈依佛门,甚至连皇帝也“舍身”佛寺。南朝梁武帝,就曾三次舍身入寺院,“与众为奴”,图谋政教合一。儒家思想因此面临严峻挑战。 背景一: 魏晋南北朝时佛教、道教传播,儒学独尊地位动摇,面临严峻挑战。 ②社会动荡不安造成人们对宗教信仰的渴求! 为什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佛教会广为流行? ①统治阶级大力支持和扶持。 材料一:唐李白曾经隐居深山一心炼丹;号称“诗佛”的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刘禹锡还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历程。 材料二: 这两则材料反映了唐朝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 背景二:唐宋“三教合一”社会思潮的出现 思考:以上材料可以证明“三教合一”和“弥漫各领域”。但是,作为儒生如何化解儒学危机?“三教合一”在理论界又通过什么表现出来呢? 一、宋明理学 “理学”一词的概念: 理学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道、佛 儒(根本) (目的) “程朱理学”: 北宋程颢、程颐对理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并成为集大成者。所以将其通称为“程朱理学”。 程颐 程颢 朱熹 1、程朱理学 (1)代表人物: (2)主要思想观点 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材料1: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理学的世界观: “理”是世界的本原。是万物遵循的普遍原则。 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理学的世界观是什么? (2)主要思想观点 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材料2: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为君尽君道,为臣尽臣道,过此则无理。 理学中的“天理”是指什么? 天理即“三纲五常”.就是儒家的道德伦理和等级秩序。 材料1: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材料2: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为君尽君道,为臣尽臣道,过此则无理。 特点: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实质: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秩序。 材料体现了怎样的特点?实质是什么? 材料1:人或有居孀贫穷无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此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二程遗书》 材料2: 朱熹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理学的道德观是什么? 个人修养要以敬畏天理为准则,要“存天理,灭人欲”才能达到圣贤之道。 (2)主要思想观点 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材料3: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怎么才能通达“理”? 格物致知 理学的方法论 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 释义:格,推究;致,求得。探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具体说:接触……,体验……,明“理”。 程朱理学 “理”是世界的本原 ——世界观 “存天理,灭人欲” ——道德观 通过“格物致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