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品德的发展与培养 心理发展与教育.pptVIP

第七章 品德的发展与培养 心理发展与教育.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章 品德的发展与培养 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七章 品德发展与培养;雷峰精神;;;“挟尸要价”的启示;第一节 道德品德的结构与形成;一、品德与道德的涵义;品德与道德的区别;品德与道德的联系;二、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的心理成分说;“四 因 素 论”;道德行为的五个层次;由林崇德(1989)提出:三个子系统: 1.深层心理结构(道德动机:利他动机 Vs 利己动机) 和表层心理结构(道德行为方式 ) 2.心理过程与行为活动系统(知情意行) 3.心理活动与外部活动关系;章志光(1990)提出: 生成结构 执行结构 定型结构;(一)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的理论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三)道德品质的社会学习论;(一)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的理论;(一)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的理论;(二)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欧洲有个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才能救她,它是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镭化剂。制造这种药要花很多钱,药剂师索价还要高过成本10倍。他花了200元制造镭化剂,而这点药他竞索价2000元。病妇的丈夫海因兹到处向熟人借钱,总共才借到1000元,只够药费的一半。海因兹不得已,只好告诉药剂师,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欠。但药剂师说:“不成!我发明此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兹走投无路在夜晚竟撬开药店的门,为妻子偷来了药。 这个丈夫应该这样做吗?为什么? 法官该不该判他的刑?为什么? ;水平;水平;水平;水平;水平;水平;(二)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水平一:前习俗水平;水平二:习俗水平;水平三:后习俗水平;;(三)、道德品质的社会学习论;;暴力电影对青少年的影响?;班杜拉攻击模仿实验;观察学习的过程;有效榜样应具备的条件;强化的作用;第二节 道德品质的影响因素 及培养;一、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社会生物学因素;遗传素质的影响;;生理因素的影响;在一个情境中,一名男子明知一座桥有安全隐患,还让女朋友过这座桥,女友侥幸没有出事。 正常情况下,大部分志愿者不能接受男子行为。 另一个情境中,两名女孩参观化工厂喝咖啡时,甲让乙帮忙在自己的咖啡中放些糖。乙从一个贴有“有毒”标签的瓶子里舀出白色粉末。甲喝咖啡后安然无恙,因为那些白色粉末的确是糖。 我们是否接受这些行为? 但在接受经颅磁刺激后,志愿者倾向接受男子和乙的行为。整体测试结果显示,志愿者接受经颅磁刺激后,变得能够接受那些不负责任或故意伤害别人但结果没有造成伤害的行为。 他们变得接受那些没有造成伤害的企图害人行为,不接受那些好心但结果不好的行为。;(二)现实环境的影响;1.学校环境教育的影响;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贝拉女士从社会各阶层招募了3000人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结果发现:一般人谈话进行到10分钟后五个人里面就有一个人开始说谎; 但是,如果谈话者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那么三个人里面就有一个人开始说谎。 她说:“高等教育使一些人的词汇量大增,也使他们更有信心进行欺骗。当然这种谎言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姑且称之为无伤大雅的谎言,但这些人比社会上的其他人更善诡辩,说的话也更似是而非。” ;2.家庭环境教育的影响;;3.社会环境教育的影响;道德的形成;;;1964年的一天,美国众多媒体相继报道了这样一件事情,在美国纽约市的一天晚上,凯蒂在她经验的曼哈顿酒吧营业结束后返回公寓。 当她下车朝公寓方向走去的时候,她遭到一个持刀男子的恶意袭击。那男人刺了她数刀,她大喊救命。一个邻居在窗口大声警告那男子:“放开这个女孩”。歹徒正欲逃走,但后来他又返回来将热娜娅击倒在地,再一次刺杀她。 女孩继续呼救直到最后有人报警。警察接到报警后两分钟便赶到现场,但热娜娅当时已经死了,袭击者也不知去向。 袭击行为持续了35分钟。警察在调查这件事时发现,公寓周围共有38个人目睹了这一袭击事件,但最终只有一个人报警。一对夫妇把两把椅子移到窗前,为的就是观看这一暴力事件。杀人犯也一直没有抓住。 如果有一个人能早些向热娜娅伸出援助之手的话,她也许就可以幸免于难。但是此时人们看到的却是对痛苦的冷漠。难道人们移居到拥挤的大城市里来,就意味着我们失去了爱人之心吗? ;;3.社会环境教育的影响;中国人的性格;三十年中国道德价值观变迁;;道德认识的培养 道德情感的培养 道德意志的培养 道德行为的培养;道德认识的培养;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意志的培养;道德行为的培养;本章内容回顾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