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doc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2.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不同山体部位,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山坡的陡缓。 3.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说明主要地形类型及特征。 4.利用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并判读剖面图。 过程与方法 3.通过绘制、分析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势高低起伏,学会读图和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与难点】 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 【安排】 【教学过程】 一、情导入 (展示平原、山地、丘陵、高原和盆地的景观图片) 但是能够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的地图却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转化到平面图上?地形图又是怎样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的呢?这一节我们一起来学习“地形图的判读”。 二、新课(一) (导学):知道地面高度的计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讲解):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读图1.36 等高线示意 (导学):明确等高线定义、特征和等高距,了解等深线。 (讲解):等高线: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等高线特征:等高线都是闭合曲线,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 等高距:每两条相邻等高线的高差。 等深线: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动画页:播放视频《等高线地形图原理》 3.判断坡度的陡缓 (导学):根据山地实体图和等高线地形图来判断山体坡度的陡缓。 (讲解):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4.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导学):展示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图和对应的实体图,分析等高线分布特征。 (讲解):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 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鞍部:两座山峰之间。 陡崖:等高线重叠。 5.读图1.37 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导学):判读不同山体部位的等高线分布 (讲解): 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盆地。 6.活动:认识不同地形部位的等高线特征(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导学):读图1.38 比较一下从B点爬到山顶A容易,还是从C点爬到山顶A容易?为什么? (讲解):从C点爬到山顶A容易,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判断坡度的陡缓,C点到山顶A比B点到山顶A的等高线稀疏,坡度比较缓,爬山容易。 () 1.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 的颜色,可以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起伏状况。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低山丘陵,棕褐色表示山地白色表示雪山 2.读图1.43分层设色地形图 (导学):陆地表面地形有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分析五种地形海拔和地面起伏状况。 (讲解):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较大 。 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 。 动画页:播放视频《陆地表面五种地形》 3.活动:认识地形类型(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导学):看图1.40、图1.41、图1.42,比较它们的差异。 (讲解):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 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 。 (三)地形剖面图 1.地形剖面图: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绘制的,是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直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直观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2.活动:绘制地形剖面图(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三、 四、课堂练习 (1)甲地的海拔为 1500 米 乙地的海拔为 500 米 (2)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 1000 米 (3)地面的高低一般用 海拔 来表示,地面的起伏大小一般用 相对高度 来表示. 2.读“等高线地形图”: (1)写出数字代表的山体部位名称: ①是 山峰 ; ③是 鞍部 ; ④是 山脊 ; ⑤是 山谷 ; ⑥是 陡崖 . (2)①与②是实地距离大约是 3 千米. (3)沿着什么路线爬到山顶比较容易,解释原因: 沿着④到②路线爬山容易,因为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 五、课堂小结 . 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山体部位的形态特征。 2. 陆地表面五种地形的比较。 六、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4555046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