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文本断裂乃是主题续写与升华——抗战语境下《生死场》中女性悲剧生存书写的深化.pdfVIP

并非文本断裂乃是主题续写与升华——抗战语境下《生死场》中女性悲剧生存书写的深化.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5卷第3期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V01.35No.3 of Normal 2017年6月 JournalQuanzhouUniversity Jun.2017 并非文本断裂,乃是主题续写与升华 ——抗战语境下《生死场》中女性悲剧生存书写的深化 周书婧 (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漳州 363000) 摘要:《生死场》是萧红的成名之作,萧红借助她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的女性生命体验将东北乡村妇女 “生的坚强与死的挣扎”表现得透彻入骨。但小说在后半部分却转向叙述抗战,形成了《生死场》前半部叙述妇 女生存困境、后半部叙述民众抗战的文本断裂现象,很多研究者认为这一文本断裂破坏了小说前后主题统一。 然而本文在文本细读基础上发现,小说在貌似文本断裂之后,实际并未出现主题的断裂,反而在抗战的背景下 延续并深化了小说叙述东北妇女生存悲哀的主题,小说的前后两个部分的组合形成了完整的女性生存状态图 景,隐含着萧红深刻的女性意识表达。 关键词:《生死场》;文本断裂;小说主题;女性意识 中图分类号:1207.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一02—13 作者简介:周书婧(1993一),女,江西赣卅1人,硕士生,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生死场》中多重主题纠葛使关于文本的解读和阐释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经鲁迅举荐,《生死 场》于1935年以“奴隶丛书”之三出版问世。鲁迅所作的《序言》是对《生死场》最早的成文批评:“……然 而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力透纸背……”[1n胡风为《生死场》作《读后记》,对 小说的主旨内涵进行了解读,认为小说是为描绘农民普遍的生命现象:“蚊子似的生活着,糊里糊涂地生 殖,乱七八糟地死亡……勤勤苦苦地蠕动在自然的暴君和两只脚的暴君的威力下面。”[2]396由于特殊的时 代背景,鲁迅和胡风对《生死场》的评价,不约而同地突出了小说的民族主义内涵,有关女性生活的那一 部分被一笔带过。随后,周扬在《现阶段的文学》中则将《生死场》直接纳入了以“抗战”为主题的“国防文 学”旗下。80年代以后,启蒙主义话语再度盛行,《生死场》的主题意蕴被重新解读,杨义认为小说的价值 在于“思考着处在原始半原始状态的人的生与死的哲理以及人类的价值”[3]2”。片山智行则强调,《生死 场》的主题不能只限定在“抗日”内容上,而应客观全面地看待作品的其他部分[4]。杨义等人的观点都试 图将《生死场》从纯粹的抗日文学中剥离出来,并着力发掘小说中丰富的主题内涵。当小说的思想内涵 解读从“抗日”母题下挣脱出来之后,不少学者就注意到了小说中的文本断裂现象。《生死场》全书十七 章,前十章围绕麻面婆、王婆、金枝所在的三个东北农村家庭的日常生活展开,其中女性生活方面的描写 占据了很大篇幅。从十一章开始,小说转而描写日军入侵后村民聚集起来组成“义勇军”,五天后“义勇 军”惨遭失败,村民们又四散奔逃的过程。实际上,小说中有关“抗日”内容的描写并不多,只占全书的三 分之一。美国学者葛文浩就对《生死场》中穿插的“抗日”内容表示疑惑与不满,摩罗的《生死场)的文本 断裂及萧红的文学贡献》继承了葛文浩的观点,而且认为小说中的“抗日”内容是受萧军的影响,是为了 顺应形势的生硬添加口]。当发现单一的主题无法全面涵盖《生死场》的全部思想内容时,许多学者开始 用多重主题的观点来解读《生死场》:季红真将小说内涵分成三个层次,民族解放、阶级意识和凌驾于二 者之上的人文关怀[6]2”;张露晨从文本中发掘出阶级斗争,民族复仇和女性抗争等多重“反抗主题”[7]。 不管从何种角度进行解读,《生死场》中有关“抗日”的部分都被大家视作一个独立的单元,小说中的 万方数据 58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6月 文本断裂也都被认为是为了完成妇女生存主题向抗战主题的转换。但笔者深人细致地研读文本发现, 《生死场》的前三分之二都充斥着作者的女性生命经验表达,而后村民的“抗日”叙事造成了文本断裂现 象,但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