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有资产管理》课件PPT:第十讲 国有经济与收入差距
第十讲 国有经济与贫富差距 引言 1.当前贫富差距处于拉大阶段。1980年我国的行业差距评分为80.2分,到2003年已经为72.0分,行业劳动收入差距同样已接近“黄灯”。世界银行还预测:中国如果任由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到2020年基尼系数将会由1999年的0.437上升到0.474。 2.收入差距的社会经济背景是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的发展 3.国有经济总量的变化处于增长之中。 4.国有经济的比重处于U型的第三阶段,即国进民退 5.新旧国有经济的区别是普遍性与特殊性 6.国有经济由普惠与低收益走向特殊与高垄断收益 7.贫富差距因国退民进而拉大,但并没有国进民退而缩小。 8.国有经济内外收入差距拉大 9.国有经济内部收入差距也拉大。 10.研究国有经济的追求效率, 11.研究收入差距的追求财政矫正 12.国有经济与收入差距之间的变量关系没有相关研究。王小鲁和樊刚(2005)则使用1996-2002年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年度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方法,对收入差距的变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检验,得出教育机会的不均等、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政府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的目标不明确是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 政策缺位也是影响收入分配的重要因素(霍海燕,2002)。政策缺位是指政策本身漏洞太多,补偿政策不到位,在运行中造成政策走样和放大,导致收入分配秩序混乱。马骊(2007)运用Paneldata模型,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对收入差距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二、分析框架 1.收入差距源于生产要素不公平,其次信息不充分导致市场失效 2.市场竞争不能解决起点公平与结果公平。 3.收入公平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要求。否则就会陷入恶性循环。 4.国有经济的发展具有历史性。 5.国有经济的发展是社会利益博弈的结果。 6.国有经济的理论职能是弥补市场失灵,缩小贫富差距。 7.国有经济的实践职能是提高政府的凝聚力,控制力与影响力。 8.国有经济的实质反映了政府集团的利益。 三、国有资产理论对国有经济与贫富差距关系的分析 1.政企分开,政资分开与政事分开等改革促进了政府与企业的管理效率。 2.国有经济战略布局调整实现了国退民进,实现了市场机制发挥基础作用,促进了收入的经济公平,但是拉大了起点不公平与结果不公平的差距。主要是下岗(国企叫下岗,民营叫失业)职工的利益受损。 3.市场发展并不能解决市场失灵,经济总量的增大扩大了市场失灵的危害。政府干预市场的力量与能力相应增大,政府的财政干预某种方面表现为国进民退。 4.国进民退没有带来国有经济对全民的普惠,带来的是超额的垄断利润。 5.国有经济没有实现政府价格管制对社会发展的降低经营成本的贡献。 6.部分国有经济的低价政策源自市场竞争。 7.国有经济的超额利润主要是相关部门享有,社会大众主要通过公共财政享受国企的税收贡献。这与国有经济性质无关。 8.国有经济的利润导向与政策导向使国企并没有社会责任,只有经济责任与政治责任。 9.国有经济的改革不以社会公平为目标。 10.国有经济与贫富差距的变量关系反映在国有经济总量的增长率与国有经济占国民经济比重与社会贫差距之间的变量关系。即G=Aekt+Br 11.可以预见国有经济与贫富差距之间从负相关,走向正相关。 四、结论 1.国有经济不能解决贫富差距。 2.国有经济利益的局部化使国有经济规模与贫富差距呈正相关。 3.解决贫富差距要缩小国有经济或使国有经济利益普惠化。 *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