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二讲创业者.ppt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讲创业者

创业管理 龙 丹 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第二章 创业者 引例:俞敏洪的创业故事 2.1 为什么成为创业者 人们为什么要创办企业以及他们与非创业者(或创业失败的人)的不同,这个问题是与创业者动机密不可分 由于创业者是创业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有必要认真研究创业者的心理特征,而且这种行为动机在创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没有强调这一点的创业理论也是不全面的 2.1 为什么成为创业者 创业动机类型 机会拉动型创业动机指创业者个人抓住现有机会的强烈愿望,在出现的商业机会可能带来的巨大超额利润与抓住机会的个人强烈愿望的共同作用下,创业者会承担一定的风险,并表现出超常的进取心。对这类创业者而言,创业活动就是一种个体偏好,并将其作为实现某种目标(如实现自我价值、追求理想等)的手段 2.1 为什么成为创业者 创业动机类型 生存推动型的创业动机是指企业家创业行为的动机出于别无其他更好的选择,即不得不参与创业活动来解决其所面临的困难。机会的存在与否不是这类创业者进行创业活动的关键因素。这种生存推动型创业动机的核心在于创业者的活动是一种被迫选择,而不是个人的自愿行为 2.1 为什么成为创业者 机会拉动型和生存推动型比较 2.1 为什么成为创业者 2.1 为什么成为创业者 创业动机的影响因素 直接因素: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当人的某一层次需求得到相对的满足后,较高一层次的需求才会成为主导需求,并最终形成优势动机,成为推动行为的主要动力。创业者的需求层次不同,由此产生的创业动机也存在差异 间接因素:创业者的需求层次还受诸多具有长远意义的宏观因素的影响。具体包括社会保障、收入水平 、个人特征 等 2.1 为什么成为创业者 中日美创业动机比较 2.2 创业者素质和能力 早晨4点多钟,便会早起,开始4000-5000米的长跑。连续很多年,在公司的运动会上,王雪红都是女子组5000米的冠军。 她是台湾女首富,《纽约时报》称她为“全球科技界最有权势的女人”。她曾和英特尔前CEO安迪·葛鲁夫过招,创办的威盛电子与英特尔、AMD 分庭抗礼,三分全球芯片业市场。她旗下的宏达国际,为谷歌手机代工,现已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厂商。作为乔布斯的挑战者,她觉得“我们应该可以领先苹果”。 【案例】:王石(万科集团)  王石在中国企业家圈中是一个特例,他积极倡导和实践极限运动,从2002年至2006年的5年时间中,他成功登顶了世界七大洲的最高峰,并且徒步到达了南北两极点。王石曾经表示:“极限运动使我超越自我而满足。”而目前全世界只有10个人完成此项探险。  1989年夏,自认自己开发的M-6401桌面文字处理系统作为产品已经成熟,便用手中仅有的4000元承包下天津大学深圳电脑部。该部虽名之为电脑部却没有一台电脑,仅有一张营业执照。当时深圳电脑价格最便宜一台也要8500元。为了向客户演示、宣传产品,史决定赌一把,以加价1000元的代价获得推迟付款半个月的“优惠”赊得一台电脑。以此方式,如史在半月之内没有收入,不能付清电脑款项,不但赊购之电脑需要交回,1000元押金也将鸡飞蛋打。为了尽快打开软件销路,史想到了打广告。他再下赌注,以软件版权做抵押,在《计算机世界》上先做广告后付款,推广预算共计17550元。1989年8月2日,史在《计算机世界》上打出半个版的广告,“M-6401,历史性的突破。”广告刊出后,史天天跑邮局看汇款单,整个人几乎为之疯狂。直到第13天头上,史终于收到汇款单,不是一笔,而是同时来了数笔。史长出一口气。此后,汇款便如雪片一般飞来,至当年9月中旬,史的销售额就已突破10万元。史付清全部欠帐,将余下的钱重新投向广告宣传,4个月后,M-6401桌面文字处理系统的销售额突破100万元。这是他的第一桶金。 【案例】:三鹿奶粉事件 周宇欣本是一位优秀的创业青年,靠智慧和手艺开店、办企业,挣到了一些钱,但由于不能承受创业和生活的压力,最终成了杀人犯。 1993年4月,惠普公司创始人之一比尔?休利特(Bi11 Hewlett,右五)在访华期间参观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并与部分员工合影留念。 根据微软的记录,公司每年接到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求职申请达12万份。面对如此众多的求职者,比尔.盖茨并不满足,他认为许多令人满意的人才没有注意到微软,因而会使微软漏掉一些最优秀人。于是,在微软的发展史上曾发生了许多较比尔.盖茨的财产快增长更加激动人心的寻找人才的故事。据说,不论世界上哪个角落他满意的人才,他便不惜任何代价将其弄到微软公司。他安排的很多“面试”,不是在考人家,而是在求人家。用微软研究院副院长杰克.巴利斯的话说,是在“推销式面试”。有趣的是,微软“考官”们“求人家”的时候所迸发出来的那种兴奋感,甚至还要超过“考人家”。他们知道谁是值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