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联盟山东省定陶县半堤乡中学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5 月诗两首 教案.doc

中学联盟山东省定陶县半堤乡中学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5 月诗两首 教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学联盟山东省定陶县半堤乡中学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5 月诗两首 教案

月夜闻笛思乡切 静月无声惊山鸟 ——《月诗两首》教学设计[来源:学科网ZXXK] 课前预习: 1.搜集作者简介及背景资料。 2.朗读并背诵两首诗。 相关课程标准: “诵读古代诗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读出诗的韵味。[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ZXXK] 2.领会诗歌的音韵美和意境美。 3. 体会诗人的情感态度。 评价任务: 1.通过范读、个别读、齐读等多层次的诵读方式,让学生掌握诗歌的诵读技巧,领会诗歌的音韵美。 2.通过看注释、查资料,小组合作理解诗句的含义,领会诗歌的意境美。 3.通过品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态度。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小诵诗会】看图片,猜古诗。 教师:出示图片。 学生:猜想古诗,并齐诵: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导入语:(教师多媒体播放图片,学生看图齐声回答。) 同学们猜想得很对,诵读得也是声情并茂。这几幅画面形象的反映了各自诗歌内容。诗和画原本就关系密切。苏轼曾这样赞叹王维的诗和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来欣赏两首诗中的月景。 (教师板书课题) 二、书读百篇,赏月景 1.尝试读 读准节奏。 指导语:上课之前,同学们都积极地完成了预习任务。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你们的预习成果。 学生活动:轮流站起读诗,读出音韵,读出节奏,读出铿锵之美。并体会作者的情感,看谁能读出作者的心声,成为他的知音。 教师活动:在音韵、节奏方面做出评价。 多媒体投影: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2.示范读 读出韵味。 过渡语:诗歌不厌百回读,读通读顺是初读,读出节奏和停顿,是美读,读出感情和韵味,才是真读,请大家揣摩文意,领悟作者的情感,看谁能读出作者的心声,成为他的知音。 指导语:让刚才读得最好同学给大家做朗读的示范。请同学们边听边画出描写月色的句子。 【学生活动1】听读并画出描写月色的句子,然后根据课下注释理解句子意(自主学习,理解、展示) 明确: 生1: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象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生2: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夜晚人都安静了下来 ,只有春桂在无声地飘落。月亮出来了山雀竟然被月光惊动。 【学生活动2】找出直接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根据课下注释理解句子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感。 明确: 生1: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在这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 生2: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夜晚人都安静了下来 ,只有春桂在无声地飘落。 生3:“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表达征人的思乡之情。 生4:“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在诗中作者连落花的声音都能听得到,可见诗人内心无比的宁静。 【学生活动3】 请同学们根据下列要求,齐读这两诗。[来源:Zxxk.Com] (多媒体出示要求。)[来源:学科网] ◆ 速度要慢,声音洪亮,边读边体味,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脑中浮现。 ◆ 要有节奏,韵脚读出延长音。 ◆ 要饱含感情。 设计意图:通过范读、个别读、齐读等多层次的诵读方式,让学生掌握诗歌的诵读技巧,领会诗歌的音韵美。 (完成目标1) 三、潜心细读,品月情 过渡语: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歌中描写景物地诗句,除了让我们在读得时候在头脑中出现优美的画面之外,也能让我们感受作者的情感。让我们仔细体会诗人的情意吧。 【活动设计一】品月之美景 师:诗人在受降城上看到的景色是有什么特点?同学们根据刚才读到的,大声齐答。 (学生齐答: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师:同是月夜,王维看到了哪些景色?请同学们独立思考举手回答。 生:花落 月出 鸟鸣 春山 教师板书相应内容。 【活动设计二】品月之妙词 指导语:修辞手法是诗歌常用的,在这首诗中诗人所用的比喻就很奇特。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其用意何在? 学生活动:采用分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选代表回答问题。在班级交流中,仔细听,并记好笔记。 学生代表交流摘录: 生1:诗人这样写,是为了借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边塞的荒凉、凄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