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联盟山东省沂水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doc

中学联盟山东省沂水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学联盟山东省沂水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教案 一、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 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卡尔·马克思,1818 年 5 月 5 日生于普鲁土(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市。1843 年迁居法国巴黎。中学毕业后,先后入波恩大学,柏林大学研究法学,历史和哲学。大学毕业后,就开始了他一生的政治活动。当时的世界历史情况是: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发展到了最高阶段,英法两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1848 年法国巴黎无产阶级的起义震动了整个欧洲。就在这样的历史时代,1844 年 9 月,马克思和思格斯在巴黎相见(恩格斯于 1820 年生于普鲁土莱茵省的巴门城)。从此“这两位朋友的毕生工作,就成了他们的共同事业”。他们在革命实践中共同战斗,在革命理论上共同创造。1846 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1847 年,他们参加共产主义者同盟,共同草拟了该同盟的纲领,即《共产党宣言》。1864 年,马克思在伦敦创建了国际工人协会(在第二国际成立后才称第一国际),奠定了工人国际组织的基础。 从 1870 年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住在伦敦,“他们两人始终过着壳满紧张工作的共同的精神生活”。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特殊的运动规律,他的最伟大的著作《资本论》就是这方面研究的结晶;作为马克思完成伟大事业的终身战友的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以后,出色地完成了《资本论》第二、三卷的整理出版工作,卓越地领导了国际工人运动,直至.1895 年 8 月 5 日因病逝世。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在马克思之后,“思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导师”。 三、马克思的墓地 海格特公墓是伦敦北郊著名的墓地。英国文豪狄更斯的纪念碑,英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斯宾塞和女文学家埃利奥特的墓都在那里。最闻名的还是马克思的墓。 马克思逝世后三天,一八八三年三月十七日,恩格斯在这里主持了葬礼,将马克思同一八八一年十二月逝世的燕妮葬在一起。那时的墓很平常,碑文也很简单,仅有他们的姓名和生卒日期。墓地的位置也不是很好。 一九五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日,马克思的墓地被迁移到离原墓左后方约六十至七十米处一个较好的位置。马克思夫妇以及后来跟他们埋在一起的外孙哈里·朗格、他们家的保姆海伦娜·德缪思,都被重新安葬。此外还把原来不跟他们埋在一起的小女儿埃莉诺也迁葬在一块。所以现在的马克思墓共合葬着五个人。在原墓的位置上,仍保留一块石板,上面刻的文字说明,前述四人原曾埋在这里,于何年何月何日迁葬等。可以明显看出,这块石板是曾被人破坏过又补好的。一九五六年三月十四日,马克思逝世七十三周年时,由英国共产党发起修建的马克思纪念碑落成。 我先后三次瞻仰马克思墓。第一次在去年十月。第二次是同年十二月,钱伯斯博士陪我同往,当时不知道冬季下午四时停止开放,我们四点刚过到达,吃了闭门羹。第三次是今年一月二十八日。 马克思墓和纪念碑的头像,在我的心目中,是马克思一生所建树的光辉业绩的形象总结。站在这里,我很自然地想起了恩格斯一八八三年三月十七日的著名墓前演说。恩格斯用十分精练的语言,对马克思的划时代的两大理论贡献、对他创立第一国际等革命实践活动,作了高度的科学的评价,并指出他的英名和著作将永垂不朽。所以,马克思墓实际上有两块墓碑,一块是看得见的,碑文很简单;一块是放在人们心灵上的,看不见的,碑文就是恩格斯的演说。这两块墓碑相比,后者也许是更重要的。 【示范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在初中学习过的议论文写作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弄清观点和材料的关系。 2.初步了解演讲辞的写法。 二、能力训练目标[来源:学|科|网Z|X|X|K] 寻找并借助承递性的词句和过渡句段,明了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德育渗透目标 了解马克思一生的伟大成就,学习他为全人类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奋斗不息的精神。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本文教学重点是全文的结构层次,通过寻找承递性的词句和过渡性句段,把握全文结构特点。 [来源:Z.xx.k.Com] 本文难点是分析“讲话”所循的思路,理解其层次结构,弄懂各部分、各层次间的内在逻辑关系。采用讨论法解决。 本文教学疑点是某些结构复杂、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采用练习与点拨相结合的方法予以突破。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课题简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